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尿蛋白水平升高并持续超过3个月是主要的诊断标准。既然尿蛋白持续增多,甚至出现血浆白蛋白偏低和肾性贫血,那么按照“吃啥补啥”的观点,多吃蛋白质不就行了吗?为什么医生总是反复交代患者要限制蛋白摄入?今天河北医院内分泌三科苏阳副主任医师继续为您介绍糖尿病肾病专题:“优质低蛋白饮食”的“来龙去脉”。
序--糖尿病肾病的病理
糖尿病肾病损害的最早病理变化是肾小球高滤过和小球肥大,持续性肾小球高滤过可引起肾小球系膜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的损害,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单位破坏,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
第一章--高蛋白饮食的“负担”
高蛋白饮食能增加肾小球的灌注和压力,加重糖尿病所引起的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低蛋白饮食能够延缓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进程。也就是超过正常需要多吃进去的蛋白质并不能带来营养反而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病加速恶化。
少吃蛋白能保护肾脏,那么蛋白质是吃的越少越好吗?--不是!
第二章--低蛋白饮食的“分寸”
尽管限制蛋白质摄入可能带来肾脏长期预后改善,但每日<0.8g/kg蛋白质摄入并未额外获益,且增加营养不良的可能。所以目前糖尿病肾病指南均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不超过0.8g/kg理想体重,如果您的理想体重是70公斤,建议每日摄入蛋白质56g。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
既然蛋白吃的少了,就要吃的更加精准,吃什么好呢?
第三章--吃什么蛋白好?
由于动物蛋白生物比价高,氨基酸配比合理,故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以动物蛋白(优质蛋白)为主。鸡肉、鱼类尤其是深海鱼中含有较多亚麻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善肾小球高滤过。
大豆蛋白不仅必须氨基酸含量较高,而且在动物实验中能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血流,对于慢性肾衰的动物能够减轻蛋白尿,使肾小球硬化和死亡率降低,所以,大豆蛋白可能具有保护肾脏作用。
这部分内容在我以前的糖尿病肾病专题文章《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能吃“豆制品”?不要再被误导了》中有详细介绍。您可以点击查看。
第四章--低蛋白了怎么办?
中晚期肾病患者均有明显必需氨基酸的缺乏,而普通饮食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50%,可以补充复方α-酮酸。它是氨基酸的前体,在体内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疗效与必需氨基酸相似,且有以下优点:1.尿素下降更为显著,蛋白质合成与分解比率高;2.可降低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水平;3.动物实验中不会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不增加尿蛋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糖尿病患者尿糖多,反而不能吃糖;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多,反而要少吃蛋白质。从现代医学的研究来看,某些情况下“吃啥补啥”是没有科学道理,甚至适得其反的。
谢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hl/16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