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北京糖平中医诊所"↑免费订阅
导语
人们通常把糖尿病比喻为“甜蜜杀手”。骨质疏松是一种因骨代谢异常,导致人体骨骼结构和质量发生改变,以易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在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中出现的骨量减少及骨骼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被认为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流行病学根据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NOF)数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超过55%存在骨量丢失;目前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已明确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骨折风险增高。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相比,1型糖尿病的中年患者中,30%~60%存在骨量丢失,10%~30%患骨质疏松症。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降低和骨折的风险报道不一,取决于疾病控制、病程和终末器官损害。
分类及筛查骨质疏松症从病因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往往是由于老年人骨形成能力降低、或者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增加所致,我们今天的主角——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属于继发性的一种。
个人饮食起居上如何有效控糖呢?
目前NOF一般建议,如果没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65岁以上的女性积及70岁以上的男性应进行骨密度检查。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或骨病的危险因素(如类固醇使用、甲旁亢、营养不良、产妇髋部骨折),应对50岁以上男性及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如果有脆性骨折史,不论年龄、性别均应检查。
症状及体征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兼有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两方面的特点:
疾病早期,病人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驼背畸形、身高变矮、四肢无力、小腿抽筋严重者可出现自发性骨折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挤压、跌倒等情况)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胸腰椎、髋部及腕部等处最为多见。
糖平中医温馨提示
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通常无临床症状。任何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创伤骨折或复发性骨折均应提高合并骨骼疾病的意识。
骨密度降低导致的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和发病的主要原因。突然疼痛、局部腰痛或查体中脊柱压痛提示可能存在椎体骨折。跌倒后严重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肿胀、不能行走提示可能存在髋部骨折。
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可表现为骨骼疼痛和疲劳。1型糖尿病患者乳糜泻及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增高,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
注意事项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经有效治疗后,起效较快、疗程相对短、效果明显。但是临床工作中,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往往也会并存出现,有时很难把它们严格区别开来。
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时,也必须把改善血糖水平以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为主要措施。所谓“治病治本”,糖尿病病情控制稳定,也就解除了骨质疏松的重大诱因。
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此外,可选择对骨代谢影响较小的降糖药物,例如慎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其次,增加营养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骨折风险。一般推荐摄入适量钙剂(~mg/d)和维生素D(~IU/d),并加强运动以及改善家庭环境预防跌倒。
另外,可选择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骨骼病变。目前关于如何治疗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的数据很少,现有数据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对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药物的反应与非糖尿病对照者类似。
积极治疗糖尿病积极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一切单纯针对骨质疏松而无视糖代谢控制的治疗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改善饮食,增加钙摄入一般来说,糖尿病常规饮食中的钙、镁、锌含量明显不足。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营养均衡,不能过度节食,平时应多吃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富含钙质的蔬菜、豆类等,这是预防、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魄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不仅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还有助于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另外,充足日晒可以促使皮肤合成更多的活性维生素D,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有不少于半小时的日晒时间。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还必须戒除一切不利于骨骼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大量饮咖啡、浓茶等。
许多糖尿病患者,甚至包括临床医生,往往只重视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忽视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殊不知,由骨折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要超过糖尿病本身。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医生指导下做到早期预防,合理治疗。
参考文献
1.夏维波.应重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J].中华糖尿病杂志.年1期.
综合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及网络。本文纯属公益宣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北京糖平中医诊所是一家专业治疗糖尿病机构,运用八点五保护细胞技术,科学控制糖尿病。
北京糖平中医诊所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hl/16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