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位于武功山脉之北,九岭山脉西南,居锦江上游,东连上高、宜丰,南接宜春,西与湖南浏阳毗邻,北和铜鼓接壤。万载县自古以来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花炮、夏布、土纸“三大特产”和百合、辣椒、三黄鸡“三大名产”而驰名中外,素有“花炮之乡、夏布故里”的美誉。
洄澜桥
“自王家桥以西越笔架洲而前,尤为要道必经。”于是,康熙年间,郭钟桢便创修石桥于此,“以洲中有笔架洄澜之景而名曰洄澜”,又名郭家桥。桥,在空间建筑中具有观赏、游览,以及分割景点空间的作用。在各个景点中,那一座座式样美观、幽雅别致的石板桥、木桥、石拱桥、孔桥、廊桥或矫健秀巧,或势若长虹,或小巧多变,或精巧细致。那石桥之凝重、木桥之轻盈、索桥之惊险、卵石桥之危立,无一不波摇月影,与湖光山色配成一幅绝妙图画。邑人郭定祁触景生情,吟《笔架洄澜》之诗:“浦水潆洄漾绿波,波心涌出笔嵯峨,巨鳌层叠思奇语,摅管淋漓兴会多。”诗中描绘了笔架洲与洄澜桥的美丽景色,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双虹桥
双虹桥河东称作“婺前”,河西则为“婺背”,这是当时县城最为繁华的两条商业街。元代末年,本有一座浮桥,称“婺背桥”。人来车往,拥挤非常,浮桥颠簸起伏,左右摇晃,偶尔还会有人被挤落下河。明洪武,永乐年间,曾多次整修过浮桥。明成化年间,因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浪高水急,浮桥轰然倾圯,绳索全断,船板荡然无存。洪水过后,渡口土崩离析,两岸往来,只好依赖竹筏和小舟,交通极为不便。洪武永乐间,桥又圯。至成化乙未年,县尹陈璨重修之。后又被水冲毁,县人见桥多次被废,无心再修。
宋一凤,字齐鸣,号双虹。宋双虹倾尽家财,在浮桥原址建造一座双孔石桥,河中矗立一座石墩,真可谓中流砥柱。历时两年,其桥初戌。清康熙42年,宋九畴对桥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越数十年,桥东圯坏,为继父志,良彦公予以倡修,其时,宋氏族人颇为响应,众族人积极参与,同时整修桥西亭栏。雍正戊甲年,宋氏慎则公又邀集众人敛金修理,所剩银元储存于众会,外借生息,后用息金置有桥棚、店房、田产,此后对桥也予以了陆续修整。
革命烈士纪念馆
万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经省政府批准公布的省级烈士建筑保护单位。全馆占地6亩,座落于县城沿河东路号。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9月,投资12万多元装修了该馆门面和扩建了店面,通过装修、扩建,该馆黑色的花岗岩馆面,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金光灿烂的馆标及对联,相互对应辉映,把整个烈士馆的临街门面装点得更加雄伟、庄严,展示了老区党政和群众对褒扬和慰藉革命先烈的心愿,再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风貌。
百岁牌坊
百岁牌坊座落于茭湖乡谢溪村牌坊组,整座牌坊均为麻石建造,牌坊正面刻有“百岁坊”三个大字,旁有一幅对联“中婺星辉西江人瑞,南山寿永北阙恩荣”,牌坊背面石刻“万载县儒士钟之妻黎氏立”。在古代,年逾百岁之人极少,地方官发现百岁婆婆以后,便奏朝廷,清光绪帝便下圣旨予以褒奖,如今在其后人家中照方上仍悬挂着一块金字木匾,-光绪己丑年,奉旨贞寿之门百有余岁寿妇儒童钟质之妻黎氏立据当地人介绍,百岁婆婆膝下有9子,其去世时8子9媳年龄均超花甲,其有一子病时娶媳,婚后子亡,其媳至终未再嫁。为表彰其贞节,在百岁坊旁立有贞节牌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修公路时被毁,贞节牌坊荡然无存。
周家大屋
周家大屋位于株潭镇株山村丁家桥,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约年历史,大屋分3列,每列5进,门坊、牌楼、雕檐、镂窗均古色古香,均为木质结构,共计有房间多间,栋栋相连,列列相通,属江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大型清代汉族古民居,曾在此处拍过多部电影,对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建筑、习俗等有重要作用。
包公庙
包公庙位于黄茅镇洪炉村铁山界,距县城58公里,与湖南浏阳接壤。清雍正八年(建,乾隆庚子年重修。嘉庆年间又由浏(阳)万(载)士民募款扩建,置有田产。庙坐北朝南,穿斗式砖木结构,三进,硬山顶,脊饰宝葫芦。侧山花板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一檀径。山花板上绘有花草,三面的风火墙高达12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前殿倒毁,仅存鼓形石柱基4只,中殿与后殿均用石柱木梁穿插法架成。檐下、梁前均见木雕、木梁与石柱间施斜穿斗拱,上雕花草。雀替镂刻精致多彩,有龙、鱼、牛、羊等造型。室内设有天花板,表面加工较细。九十年代以后,该庙香火较盛,时有游方僧人至此主持。
城隍庙
该寺坐北朝南,建筑古朴典雅,五进大殿,青墙灰瓦,雕梁画栋,庙内有方形石柱17对,木柱20对,配以鼓形基座,柱正面有阳刻楹联十数副。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风格。由民间捐资重修的城隍神像,官帽朝服,神态威严。两侧为随从皂隶各4位。面对城隍的高墙上悬挂一把巨大算盘,-“不由人算”四个大字,寓意深刻,回味无穷。万载城隍无名氏。旧志载,“咸丰六年,粤匪据城,官军交仗,屡彰灵异,今皇上颁赐宣威遏寇匾额。”最后一殿为城隍夫人殿,相传万载的城隍夫人是一位叫玉莲的民间女子修行而成。民谣曰:“花钱缠绵当红娘,玉莲有德嫁城隍,阿莲行善修行好,自选城隍做红娘。”又有一说是该女子逛庙会时,因长相姣好,被描影而去,遂塑为城隍夫人。各大殿两侧均有厢廊相连,还有地藏王殿,普庵祖师殿等建于两厢。每逢佛事,钟鼓齐鸣,观音殿是善男信女踊跃朝拜之圣地。
文明塔
文明塔位于城南,塔身由砖石砌成,通高约30米,共7层。下6层为六角形(底层为基座),最上一层为圆柱形,层与层相接处有腰檐挑出;7层之上是灰色圆锥形宝盖,盖上垒有塔刹。塔有两门,一门朝北偏西,一门朝东偏南,门高1.8米;第2层至第6层均设有6道拱门,其中4道假门;塔内底层东侧嵌有一方石碑。夜晚灯光一开,塔顶圆锥形宝盖通明闪亮,塔身在射灯映照下,通体透亮,玲珑剔透。遗憾的是,解放后对文明塔的几次修缮,都没有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没有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古塔成了新塔。
杜平将军陵
年3月4日,杜平将军在南京逝世,骨灰葬于家乡黄茅茶亭岭的金銮殿观音莲(小地名),陵墓座北朝南,高瞻远瞩,气势磅礴。陵园占地面积多平方米,耗费3万多元,由其子女出钱,万载一建公司建造,墓正中望山碑上有-题词:“丹心献中华,雄才书春秋”。两旁的对联左边是卜明题“一生戎马南征北战,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端戈终年;一身正气坚持真理,为国富民强求安康两袖清风”。右边是戊中奇题:“文韬武略一代英豪,坚贞职守堪为吾辈典型;孺将雍容大家风度,文才书艺尽称万代师表”。
谢灵运墓
谢灵运墓坐落于县城东北康乐里泉村12组莲花形山,距县城约2公里。谢灵运,南朝宋时诗人,祖籍陈郡阳夏,有大量山水诗流传于世,被誉为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其祖父谢玄在晋太元八年的淝水之战中战功卓著,-为康乐(今万载)公。谢灵运袭承祖爵为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后降为康乐侯。曾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等职。宋元嘉十年10月,谢灵运在刘宋统治集团的政治倾轧中,被诬犯有叛逆罪,在广州被行弃市刑,时年49岁。
谢灵运墓为土封墓,墓前立有谢氏后裔刻立的麻石质墓碑。碑文曰:“合族嗣孙某某立始祖谢公讳灵运字公义墓光绪七年春月重修。”谢灵运归葬何处说法不一,但万载谢灵运墓为全国唯一仅存有碑之实墓,且万载为谢灵运世袭封爵地,又有其族谱准确记载,其墓应为可信。但是否确系谢灵运肉身墓,尚有待考证。
“万载在线”每日阅读次数
↓↓↓详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hl/17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