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糖友而言,新的一天从测量空腹血糖开始。一般来说,空腹血糖会低于餐后血糖,而常规印在体检报告单上的血糖正常值,是指空腹时的正常值。不过!您得当心,因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假的空腹!

如果我们对定义仅从字面上作简单的理解,不但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还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什么是空腹,什么是空腹血糖

通常,我们会以为,在午餐前或晚餐前肚子饿得饥肠辘辘了,就叫做「空腹」,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空腹的定义,是指停止进食8~12小时时的状态。也就是说,肚子饿了,未必叫做「空腹」;肚子饿得要晕了,才可能叫做空腹。

空腹血糖则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2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次日清晨早餐前所测的血糖。它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测定空腹血糖的最佳时间段在早晨7点至9点。而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

单从定义上来看,似乎只要保证患者测定血糖时确实是空腹,还有测定的时间也符合基本要求,就应该是测到了准确的空腹血糖了。可事实上远非这么简单。

各类糖尿病人群的空腹血糖控制标准为什么要这么重视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的水平能够预测餐后高血糖的程度,这也意味着在改善餐后高血糖之前,应先控制空腹高血糖,如果能先把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水平,餐后血糖就比较容易控制。

降低空腹血糖是推动HbA1c达标的重要方面,降低空腹高血糖可有效降低24h血糖谱,研究表明当HbA1c为7.3%-8.4%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体相当,各占50%;但当HbA1c>8.5%时,空腹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于餐后血糖,而且随着HbA1c的升高,空腹血糖对HbA1c的影响也会增大,因此只有将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控制好了,才有望使HbA1c控制达标。

测出的“假空腹血糖”的因素

1.特殊疾病让「空腹」只是形式上的「空腹」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测定空腹血糖需要非常严格的条件,即隔夜空腹至少8~12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一些疾病,如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可能导致肠道蠕动缓慢,进而发生胃内食物潴留,表面上来看,这样的患者确实8~12小时未进什么食物,可实质上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腹了。

2.对「空腹」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三种极端

有的患者可能会想,不就是空腹吗?这个好办,就是不让我吃饭嘛,我索性连前一天的晚餐都不吃了,这样测得的结果一定准确了吧!事实是,这只是一种想当然。

我们强调要空腹8~12小时,但并不是说空腹时间越长越好,要记住「空腹」不等同于「饥饿」——过犹不及。

当患者用「饥饿」取代「空腹」时,可能产生三种极端:

第一种极端,表观数值显示是正常的,这样就掩盖了真实的病情,最终延误了患者应有的治疗。

第二种极端,发生苏木杰现象,让医生误以为患者血糖没有控制好,导致治疗方法上南辕北辙。

第三种极端,发生低血糖,而严重的低血糖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低血糖其实比糖尿病本身还要危险。

3.不合理饮食导致测定结果发生上下偏移

有的患者测定空腹血糖前天晚上,无意间摄入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者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了就餐时间比平时晚些,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测到的数值偏高,而另一部分患者知道第二天早上要测血糖,刻意地减少了前天晚上的进食量,这样又会导致测得的数值偏低。

我们本意要测的是日常血糖水平,所以必须要保证测到的数值能够代表日常水平。饮食就像往常一样就好,不需要为了测定空腹血糖就刻意去作调整。

4.无意的消耗让测定结果悄然改变

有的患者习惯比较好,有早起后锻炼身体的习惯,即使知道要测空腹血糖也不例外,规定里面只说不要吃东西,没有说不让锻炼,或者有的患者很支持环保,是经过「长途跋涉」医院的,这些良好的习惯,我真的要为他们点赞,可是这样会使空腹血糖检测结果降低!

5.睡眠不足可能是助长空腹血糖升高的「帮凶」

美国科学家曾经做了一项长达六年的研究。每天睡眠<6小时的人,其血糖从正常转变成空腹血糖异常的比例,比睡眠在6~8小时的人多4.5倍!从这个实验结果可以推断,睡眠不足可能会引起空腹血糖升高。因此为了测定准确的空腹血糖,医生应叮嘱患者前一天晚上应当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6.其他因素

患者的情绪,急性感染性疾病,使用血糖仪的方法不正确,血糖仪本身的偏差,试纸不符合规格等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空腹血糖的测定结果,从而最终只能得到一个“假”空腹血糖。

只有综合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把这些因素的影响排除在外,你才能测到真正的空腹血糖值,这才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69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