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名:聂文涛与班廷的糖尿病理论辨析
来源:《健康之路》年09期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人们已经开始认识胰脏与糖尿病的关系,并发现胰岛素,到今天,糖尿病发病率任然逐年递增。据统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和最具挑战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我国,近20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10倍左右,导致糖尿病疾病经济负担的大幅度增加[1]。年抗糖尿病药物全球销售额达.29亿美元,比年.06亿元的销售额增长了12.2%,比年.10亿美元的销售额增长了68.2%。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所占市场份额最高,且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趋势[2]。一个显著的事实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糖尿病药品,甚至是胰岛素任然解决不了糖尿病带给大家的困扰。这些事实至少说明了一点:现在推行的糖尿病防治理论没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班廷,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医学家,从他发现胰岛素的那一刻,让整个糖尿病医学界再也无法忘记他的贡献。聂文涛,现在影响全世界糖尿病医学研究的中国医生,‘ItmaybesaidthatmanyofDr.NieWentao’sviewpointsmadehimstandonthereversesideoftheworld,thentoday’sworldstandsonhisside.’[3](“如果说聂文涛医生的很多主张曾使他站在全世界的反面,那么今天世界站到他这一边”)那么,他们两者提出的糖尿病理论有些什么异同点呢?鄙人尝试着分析一下!
1主导激素的差异
1.1分别:班廷认为糖尿病是自身胰岛素分泌缺乏;聂文涛则认为如今占糖尿病总发病90%的Ⅱ型糖尿病是胰高糖素带动胰岛素分泌的双高综合征。
年8月20日,班廷为一只奄奄一息的牧羊犬注射了胰腺提取液,结果实验效果十分显著。第二天上午,这条狗就活蹦乱跳,摇着尾巴跟着班廷在实验室里跑来跑去了。但由于提取液的质量并不稳定,9天后,这只牧羊犬还是死去了。年5月3日,在美国生理学学会大会上,麦克劳德教授代表研究小组宣读了论文《胰腺提取液对糖尿病的疗效》,并将提取液的名字正式命名为“胰岛素”。大会的第二天,全世界的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发现胰岛素的消息。年10月,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班廷和麦克劳德[4]。
年,聂文涛明确指出:“外援胰岛素会引起体内胰高糖素升高,从而造成双高综合症。”[5](《从糖尿病解析生命的阵势》)双高综合症不仅预见了胰岛素补充的问题,更是对西方传统思维的明显挑战。年,聂文涛在他的名著《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中进一步指出,“Ⅱ型糖尿病是由胰高血糖素首先升高引起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双高综合症。”[6]这从病因学上直接修正以往集中于胰岛素的观点。引起强烈震动。一个众所周知的激素关系,胰岛素分泌会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但是从中医思维出发却可以肯定如果是外援胰岛素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表明学者对内源胰岛素与外援胰岛素的作用持完全不同的态度。这种来自中医学的观念,构成了对数百年来西方现代医学思维的冲击[7]。
1.2主动与被动的本质差别
班廷与之后的研究集中在胰岛素作用是否发挥,是被动的,更是想证明身体的功能无法发挥。班廷那个著名糖尿病狗实验的病理模型只适用于继发性糖尿病,比如胰腺肿瘤、胰腺坏死、胰腺萎缩等等这类胰腺丧失了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而这类糖尿病人数量目前不到总糖尿病人数的万分之一。聂文涛则集中在胰高糖素,并认为这是身体在发挥其功能。胰腺不工作并不等于胰腺坏死。Ⅱ型糖尿病患者占到总糖尿病人数的90%,这些患者初期胰岛素分泌并不少,甚至高过正常值数倍,而胰高糖素都高于正常值[8]。
聂文涛认为糖尿病存在主动与被动的本质区别。很多时候,不正确的行为方式会强化人体的一部分功能同时弱化人体的另一部分功能,最终导致生命系统内的功能平衡被打破,也就是发生了疾病。这种情况被称之为人体主动发病。多数行为方式疾病都属于主动发病。此外,衰老和慢性不良刺激也可以导致主动发病。主动发病的主要特点是生命系统内存在维护疾病状态的某些内驱力。
另外一些时候,由于身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体无法抗拒而发病。这种情况称之为被动发病。最容易理解的被动发病就是创伤和微生物入侵。此外,由于遗传因素与不良诱因共同作用导致的免疫应激、溶血应激、凝血应激等,也可以视为被动发病。被动发病以生命系统不能对抗应激事件为主要特点。
主动发病需要特种行为干预为主的康复技术。被动发病则需要急救技术来来帮助人体解除病因[9]。
2成因上的差别
2.1分别
班廷通过结扎狗的胰管,制造胰腺萎缩的病例模型,从成因上看等于受到外来伤害,在现在病理学分类上应该属于继发性糖尿病。而聂文涛则认为,Ⅰ型、Ⅱ型、妊娠糖尿病这些占到糖尿病总发病率99%的患者,在临床上找不到胰腺损伤、坏死的有力证据。而聂文涛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生活方式上的用进废退。亚裔民族几千年来延续着以谷物为主食的饮食特点,谷物中70%以上是碳水化合物,世世代代以吃粮食为主,人体在处理粮食的过程中处理血糖的能力得以保留。近几十年饮食结构改变,肉蛋奶和蔬菜在食物中的比例取代了粮食。代谢食物的功能渐渐发生了转变。部分人因为不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代谢问题,糖尿病只是其中一种。这相当于让食草动物去吃肉,让食肉动物去吃草,让咸水鱼到淡水域生活一样[10]。
2.2进程:
班廷通过观察发现糖尿病狗注射胰岛提取液之后,生命指征很快得到改善。在胰岛素没有出现以前,医生只能用“饥饿疗法”,来遏制糖尿病的发展势头。然而,严格限量患者日常饮食这样的做法有很多弊端。很多病人因低血糖休克猝死,或者死于慢性煎熬、营养不良等。成千上万的病人在饱受糖尿病折磨后,最终失去生命。班廷、贝斯特等人成功提取了胰岛素后,糖尿病仿佛一夜之间从极难控制的顽疾变成了一个可以控制的疾病,因而拯救了成千上万糖尿病患者的生命[11]。他们不但改变了糖尿病患者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糖尿病学史。进而历史上曾广而告之,胰岛素是糖尿病的克星,胰岛素是自身就存在的绝对安全无副作用等等诸如此类的积极言论深入人心。可现状让大家开始对胰岛素产生了怀疑,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也具有重要的影响[12]。更有许多医生、学者开始研究血糖、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13]。直至今年全世界糖尿病科学大会,著名专家提出胰岛素显著增加老年痴呆进程[文献找不到]。
班廷对糖尿病狗的观察是短期的,可胰岛素影响至今。聂文涛对糖尿病的研究基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历代本草著作不乏谷物对于消渴征好处的记载,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发现了血糖的谷物保护曲线,让大家重新审视胰岛素和现有糖尿病理论。从进程上看,班廷发现了胰岛素,可以在几分钟几个小时将血糖降低,是速进,但结局是糖尿病无法治愈。而聂文涛尊重传统的生存经验主张谷物保护,这是慢进,却向全世界证明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3二人的一致性
虽然聂文涛与班廷在糖尿病的理解和治疗思路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糖尿病是结果,激素变化也是结果。班廷将糖尿病的原因归结于胰岛素的缺乏,补充胰岛素是解决糖尿病的根本。聂文涛也发现人体激素变化导致糖尿病,血糖升高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针对高血糖盲目降糖非但糖尿病无一康复,过度降糖反而大大增加死亡率。绝大多数糖尿病人胰高糖素的升高被迫带动了胰岛素的升高,这种身体自主的升高血糖的冲动如果不能合理对待,强行压制血糖,正是糖尿病无法治愈的重要原因。所以聂文涛提出血糖的性质区分,使改善糖尿病的诊治得到质的变化。
他们的理论都在后来的糖尿病学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证实:胰岛素帮助继发性糖尿病人延续生命;二型糖尿病在改善人体代谢功能之后得以康复。
4班廷和聂文涛对于糖尿病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我们没有权力用现在的发现去否定前辈的功劳。我们有句成语叫盲人摸象,在嘲笑他们的时候请注意,近距离触摸大象的那种震撼和勇气是袖手旁观者所没有的。站在未来看现在,科学能够进步都是无数学者在黑暗中探索的成果。就是盲人在摸象。班廷的胰岛素理论是伟大的,但如今那些医药公司,那些药商甚至是那些医生们将它的功能作用夸大,打着各种旗号大肆宣传贩卖,这已经不再是科学精神。强行降糖让人失去健康,更没有了人道。
最后引用ConquerDiabetesMellitus里的一段话:‘Ifatreatmentisalwaysac白癜风症状白癜风诊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