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中常见的病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那么如何来诊断呢?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公认的是年WHO公布的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如多尿、多食、多饮、消瘦),且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血糖≥11.1mmol/L;

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两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

诊断说明:

无症状者诊断为糖尿病应有两次血糖测定结果达到以上标准。

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需在应激情况结束后重新检测。

理想情况均应进行OGTT试验,如果因某种原因不适于进行OGTT,或儿童糖尿病症状重、血糖高、尿糖阳性、尿酮体阳性,可不进行OGTT试验。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一般18岁前起病,多为消瘦,发病较急,糖尿病症状明显,需要胰岛素治疗才能控制病情。患者常出现酮症,尿酮体阳性,血胰岛素、C肽水平低,甚至测不出,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常持续阳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其病因现认为由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主要为运动不足和热量摄入过剩)共同促发,种族、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老年和糖耐量异常是其危险因素,对上述人群应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早期干预。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主要包括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一系列病因比较明确或继发性的糖尿病,由基因缺陷、其他内分泌疾病、药物及化学品、手术、感染等引起。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筛查时间一般选择在妊娠24~28周之间。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在产后6周或更长一段时间重新进行糖耐量试验,大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但其在若干时间后发生糖尿病的机率可明显增加。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一种标志或分水岭。糖尿病前期的出现标志着将来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等疾病的风险增高。已有证据显示,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降低其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据统计,我国有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怎么才能不让自己成为这一半人?肌肉是天然降糖药大家知道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我们从三十岁左右开始,如果不去刻意锻炼,肌肉就会逐年丢失,而且丢失速度很快,到75岁,我们的肌肉就会丢失达50%,相当于一半的肌肉没了。如今占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就与肌肉流失有关。因为胰岛素要发挥降血糖的作用,需要“助手”的帮忙,即胰岛素受体,而这个助手存在于肌肉细胞上。如果你长期不锻炼,随着肌肉减少,“助手”的数量减少,降糖的作用就渐渐发挥不出来,血糖就上去了。所以运动锻炼,特别是负重锻炼,是保住肌肉最好的办法。而有效的锻炼,应当保证:

频度,每周至少三次;

时间,平均每天要达到半小时以上;

强度,心率最好达到(-年龄)次。

只有达到以上三个要求,有足够的能量消耗,锻炼才是有效果的。饮食注意中国人有节约基因,所谓节约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如今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大鱼大肉,活动量减少,经常坐着不运动。这样非常容易导致体重跟腰围同时增加,此时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的风险极高。所以要免受糖尿病之苦,从现在开始跟老祖宗学习“谷物为主、少油少盐、吃八分饱、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同时进行腰围的控制,男性不超过85厘米,女性不超80厘米,或许还不晚!老实说,没有哪一种食物是降糖的,所有的食物吃进肚里,都会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只不过速度快慢而已。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针对某个人而言,哪个更容易升糖,哪个比较不容易升糖而已。但是,食物种类摄入越多,它们在肠道中通过时间也会相对复杂,升糖速度相应也比单吃某一种食物更慢些。所以,一顿饭不要只吃某一种食物,即使是认为是血糖指数较低的食物。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去吃,总热量不要高,吃够20样(包括油盐酱醋、主食、水果、蔬菜等)。糖尿病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必须看到代谢综合征这个整体。糖尿病口诀歌糖尿病是一个典型的“不良生活习惯病”,治疗必须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为此我们提出了防治糖尿病的数字歌: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三个不沾: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四个检查: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一两公斤即可,五六个月就见成效;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参考文献[1]向红丁,李景仁.《糖尿病健康新7点——打开糖尿病患者高品质生活的钥匙》[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06-01.[2]中国一半成人正在迈向糖尿病!牢记5句话,远离糖尿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06-17.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9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