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2岁的李先生是5年病史的“糖友”了,医院内分泌科规律接受治疗,平时通过饮食运动配合规律服药,血糖控制不错,吃嘛嘛香,腿嘛嘛棒,8月这一天,老李医院门诊楼5楼定期复诊,接诊的朱筠主任听了老李的情况后,微笑着缓缓建议道:老李,您住院治疗一下吧!

老李听到了以后,惊了一下,心想:我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朱主任为什么要我住院呢?

朱筠主任继续微笑着缓缓地说到:老李啊,您得糖尿病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虽然血糖控制不错,但是可能慢慢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了,糖友们即使没有什么不舒服,建议每年都住一次院详细检查,看看有没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无则加勉,有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什么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大部分糖友们因为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而糖友们因糖尿病去世的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5-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哪些?

1.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4.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其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高收缩压、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均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5.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6.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很高,部分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遗憾的是在治疗上,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相当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发展。

于是,老李次日住进了内分泌科病房,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医生果然发现了老李存在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已经有微量的出血灶,但万幸处于早期,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就有失明的风险!可知道老李退休后的唯一乐趣就是能抱着最心爱的孙子,见证着他的成长,失明了以后将会错失人生非常多精彩的瞬间。而通过专科调理后,病情得到缓解,老李就开开心心回家继续与家人共聚天伦,享受老年之乐了~而老李也通过这次的就诊经历知道了,糖友们至少每年需要住院详细检查并调养一下,身体才能更加健康。

2

不久后,34岁的张太医院内分泌科找朱筠主任就诊。张太太自婚后产子后体型开始逐渐变胖,还有轻度的血压升高,还偶尔有四肢乏力的情况,但是一直没有在意,觉得可能是产后的正常变化,也就没有做详细的检查。但她今年的定期检查偶然间发现空腹血糖达到了8mmol/L,于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朱筠主任经过一系列详细的问诊及仔细的查体后,发现张太太除了上述的一些情况外,她的体态并不均匀,面部较为圆润,呈现四肢相对细小、腹部较胖的特点,颈背部有脂肪垫形成,并且腹部有些细长的呈梭形的紫纹,指甲也是处于不健康的真菌感染状态。经验丰富的朱筠主任立即意识到张太太的病情并不简单,于是也给了张太太住院治疗的建议。

张太太听了朱筠主任的建议后,也是吓了一跳,感到非常抵触,问到:我这么年轻,就刚刚发现血糖升高,血糖也就高一点,为什么要我住院治疗呀?

朱筠主任医师随之娓娓道来:尽管大部分糖友们都是比较单纯的2型糖尿病,但年轻的初诊断糖尿病患者,像张太太的情况,应该住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排除继发性(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可能。

什么是继发性(特殊类型)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是指由于已知的原发病所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是这些原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一般而言,在原发病得到根治后,继发性糖尿病有机会可以痊愈。

常见的继发性糖尿病有哪些?

胰腺疾病与继发性糖尿病

胰腺除了分泌胰液参与消化蛋白质、脂肪外,也是胰岛素的内分泌器官。胰腺的严重病变可以造成胰岛素生成和分泌障碍,引发糖尿病。

药物与继发性糖尿病

某些药物可以引起糖耐量受损甚至糖尿病,常见的药物有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以及某些降压药等。但是,药物引发的高血糖发生率较低,除了药物因素外,患者本人的内因也起着一定作用。

内分泌疾病与继发性糖尿病

1.生长激素瘤

这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在儿童发病可以表现为巨人症,在成人发病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2.皮质醇增多症

这是由于肾上腺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的皮质醇所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3.醛固酮增多症

这是由于肾上腺分泌过多的醛固酮,造成高血压、低血钾,低血钾可以损害胰岛的分泌功能,从而发生高血糖。

4.嗜铬细胞瘤

这是由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嗜铬细胞发生的肿瘤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高血压和高血糖。

另外,甲亢此病也可以伴有高血糖。当然,还有因药物中毒、血色病等等的少见疾病导致的糖尿病。

张太太听完朱主任的一番解说后,同意住院治疗并进行详细的检查。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们的专业检查后,张太太依次完善了糖耐量试验、血尿皮质醇检查、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以及肾上腺CT、垂体MRI等相关检查后,张太太最终被确诊为“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自此水落石出,并在左侧肾上腺区发现了一个1cm大小的肿瘤,后来转科至泌尿外科行微创手术将肾上腺肿瘤切除后,张太太的肥胖得到了明显改善,样貌恢复到了婚前年轻时美丽的容貌,而且血糖、血压即使不再使用药物后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张太太一家也非常感激朱筠主任,因为多亏了朱筠主任的“火眼金睛”,一直力劝张太太住院检查及治疗,才让张太太不会被误诊为普通的“2型糖尿病”而贻误病情,对身体带来更大的损害。

通过以上两个医院内分泌科的住院的两个案例,我们知道,糖尿病并不是简单的在门诊开药、吃药就好,定期检查才能早期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才能迎接更美好的生活;而有些重要的检查需要在住院期间通过医生详细检查后,才能做出诊断及治疗,因此糖友们住院还是非常有必要滴~小编在此呼吁各位糖友,每年至少住院一次完善详细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刚发现血糖升高的糖友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住院评估有无继发性糖尿病的可能,勿让糖尿病趁虚而入,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近期国内新冠疫情有所反复,各位糖友们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扎堆及聚集活动,注意饮食均衡及休息,增强抵抗力,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早接种疫苗,因为糖友们属于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做好防护哦~

内分泌科简介

医院内分泌科是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单位、亚太痛风联盟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病管理分中心。现有医生13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4人。

科室配备糖尿病筛查全套系统,实现糖尿病一体化全面管理。开展各项激素测定与内分泌功能试验,为内分泌疑难疾病诊治奠定基础。

开展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技术数年,在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和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领域位于深圳市领先水平;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获得长期临床缓解甚至糖尿病逆转;糖尿病并发症和妊娠糖尿病诊治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开展垂体腺-肾上腺腺瘤多学科管理,与国际接轨;率先掌握AVS操作技术,对早期鉴别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明确的价值;精准评估高尿酸血症发生原因,针对病因个体化治疗,有效预防痛风、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死亡;重视钙磷代谢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与规范管理,为骨骼健康保驾,预防骨折发生。

-END-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撰稿:叶韬

编辑:叶韬

制作:叶韬

我们总想给你最好的点个“在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7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