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摘自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以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6.5%作为诊断标准之一]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肥胖和T2DM关系密切,中国超重与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8%和18.5%;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为41%、肥胖比例为24.%、腹型肥胖[腰围≥90cm(男)或≥85cm(女)]患者高达45.4%。与白种人相比,中国人肥胖程度较轻,而体脂分布趋向于腹腔内积聚,更易形成腹型肥胖。
虽然既往流行病学调查中使用的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略有不同,但仍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高患病率,T2DM合并肥胖的管理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我国临床内分泌学专家根据当前中国T2DM和肥胖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现有的临床证据,制订出本部中国T2DM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
一、T2DM合并肥胖管理的意义
体重增加是T2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或腰围增加均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T2DM的发生风险,以及血糖控制的难度。与单纯肥胖的患者相比,T2DM合并肥胖患者减重并维持体重更加困难。首先,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而胰岛素具有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8]。其次,肥胖本身与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其他代谢异常协同作用可加重T2DM的胰岛素抵抗,而内脏脂肪增加可能是肥胖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减轻体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减重%~5%,即能产生血糖、HbA1C、血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均显著降低等具有临床意义的健康获益,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减重越多,获益越大。
肥胖与糖尿病存在的其他代谢异常协同作用可进一步加剧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肥胖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恶化。减轻体重有利于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退进程。T2DM合并肥胖使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升高。因此,针对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降糖的同时加强体重管理,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T2DM合并肥胖的诊断标准
目前T2DM的诊断标准与分型参考WHO年标准;肥胖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腹型肥胖的标准。符合两种疾病诊断的患者即可按照T2DM合并肥胖进行管理。
三、T2DM合并肥胖的管理
四、手术治疗
五、血糖和体重监测
六、T2DM合并肥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控制
T2DM及肥胖确诊后,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心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评估的内容包括心血管病既往史及现状、年龄、有无心血管风险因素(吸烟、血脂紊乱、高血压和家族史等)、肾脏损害(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等)、心房颤动(可导致卒中)。全面评估和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降压、调脂和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发生的风险。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时应注意:β受体阻滞剂增加体重、他汀类药物升高血糖、某些抗抑郁焦虑药物增加体重等。
详细内容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白癜风中医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6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