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糖尿病初期,如果单纯是血糖高,您的症状也不明显的话,是不会引起您高度重视这个疾病的。
很多人现在是日常体检时,查出血糖高的,平时对糖尿病的危害性,也没有什么概念,自己父母爷爷奶奶辈的,也没有得过糖尿病的,不知道糖尿病并发症会有很痛苦的结局。所以往往对血糖高会不以为然。
其实糖尿病最大的问题,不是最终的后果有多可怕,而是从病之初到病之末,因为时间跨度长,我们自认为有降糖药,医院救治体系,我们就很容易放松警惕,用一种无所谓淡漠的态度对待糖尿病,而这种身临险境不自知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如果您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血糖偏高,医院检查以后,确诊您是糖尿病,你只是看到血糖数字的高高低低,没有任何身体方面的不适。
的确,作为专业人员,怎么和您强调要控制好血糖,要管理好血糖,别让血糖高高低低的大幅波动。
您都会是一个态度,嘴上答应:好好,我一定控制,我一定好好配合大夫您的治疗。但心里呢,您会认为医生是大惊小怪,这不是吓唬人嘛!就想多给我开点药。
其实要我说,如果您刚得糖尿病,家里也没有过糖尿病的亲戚,没有直接感受过糖尿病并发症,或者您是一个多年的糖尿病病人,对控制血糖很不在意,医院住上一两周。
别去内科,因为就算是碰上糖尿病心脏病的,刚上完支架的,你也不一定能感觉到糖尿病患者的痛苦,顶多感觉这在内科住院花钱也不少啊。
您去去外科,去去眼科,去去血管外科,那里您一定能听到糖尿病人的哀嚎,能感受到40多岁就瞎了眼睛的人,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痛苦。
去看看那些因为糖尿病足,腿脚发黑溃烂的样子,听听他们整宿整宿的叫妈声和哎哟声,看看他们的脚趾头在烂了以后,医生怎么给他们通完血管,上完支架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会不得已,一个脚趾头、一个脚趾头的做手术切掉。
如果到了脚后跟疼痛,整个脚面都开始变黑坏死,你会看到这个人的脚趾头的颜色,和烧火用的木炭一样黑,最后不得不截肢。
这个时候,你也可以跟病人去手术室,在门口陪着他们家属,坐在那里等着,听听他们在说什么。老太太半年前刚上了支架,花了10多万,现在医生说不行了,要截肢,入院已经押了3万了,手术前又押了5万,这钱真的花不起呀!唉!这才几年的功夫,两条腿都截了,今后这日子怎么过呀!保姆费一个月得花吧,一个月的工钱加上吃喝,怎么也得四五千吧,比我的工资都高了。
如果您在手术室外面等上两三个小时,这个时候呢,医生推门出来,谁谁谁的家属在不在?
在在。
老太太手术很顺利。
谢谢,太谢谢您了大夫。
要不要看一下切下来的标本。您看,医生都不想说切下来的腿脚了,用了一个专业术语,免得家人心里接受不了。
那就看看吧,一会儿医生两手捧着老太太的半条腿,走到病人孩子面前说,你看这血管都堵死了,这是血管,那里面的白色的栓子都钙化了,和骨头一样硬,看完了没有,我们处理了。
如果您是这老太太的孩子,您心里会怎么想,这是我妈的腿和脚啊,就这样切了,没有了,永远的离开了她,这不是造孽嘛!花10万块钱,就是为了让医生把自己的腿脚切了去,真是造孽呀!
如果你感觉还看的不过瘾,等这病人出院了,您可以看看他的住院清单,一条腿切去了,手术费元,不多吧,可药费加上检查费8万多,这回您可就知道,为什么你感觉住院贵了吧!
住一次院就要花十几万,护理费没有多少,诊疗费也不过四五百,真正贵的全在药费和检查上了,可您说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这人摊上糖尿病并发症了呢。
现在是不是该轮到您自己琢磨琢磨了,血糖高还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吗?的确,从发现血糖高到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往往需要10年,甚至20年,但在这10年20年的时间里,您就不想有什么作为,任糖尿病自己发展吗?
说到这儿,我给大家讲一份专业的研究报告,美国亚特兰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格雷格博士,今年早些时候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说,对全国出院调查美国肾脏数据系统,和全国健康访谈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
在到年这20年期间,成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了68%,糖尿病相关性卒中降低了53%,下肢截肢术降低了51%,糖尿病导致的肾衰降低了28%。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报告,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降低和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那到底是什么,让美国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这么多?文章说了很多原因,单单就没有说是因为有了更多更好的降糖药。
为什么?因为真正让美国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糖尿病知识的普及与教育,糖尿病人越来越多的明白了,今天如果不好好控制血糖,最后自己会倒大霉的;另一个原因呢,就是因为血糖仪的普及。
您可能会问,您说这两个原因都和糖尿病的治疗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是知道了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会怎么样;一个是测血糖。都不是最终直接降血糖的手段呀,怎么就能把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了呢?如果您真想知道,不妨今晚好好想想,明天再听我仔细给您说说。
每天八分钟,管糖真轻松。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6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