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甲状腺炎:
甲状腺肿
甲状腺炎
大体
定义:由于增生和胶质储存,伴甲状腺激素异常的分泌,而产生的甲状腺肿大;
分类:按有无甲亢分;
分类:急性甲状腺炎: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炎症;
慢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纤维性甲状腺炎:病因不明;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亚急性甲状腺炎
慢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纤维性甲状腺炎
=单纯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
血肿甲状腺激素过多,
形成的临床综合征=甲亢;
1/3伴突眼,
即突眼性甲状腺肿;
20-40y,女性多见;
=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Riedel甲状腺肿、
慢性木样甲状腺炎;
大体
3期:
增生期
胶质贮积期
结节期
=弥漫性增生性
甲状腺肿;
=弥漫性胶性
甲状腺肿;
=结节性
甲状腺肿;
甲状腺弥漫、对称、中度肿大,一般<g;
表面光滑;
甲状腺弥漫性、
对称性、显著增大,-g;
表面光滑;
甲状腺呈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等,有的结节境界清楚,常无完整包膜;
增生期
胶质贮积期
结节期
切面呈淡或棕褐色,半透明胶冻状;
切面内常见出血、
坏死、囊性变、钙化、
疤痕形成;
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低柱状,伴小滤泡形成,胶质较少;
滤泡大小不等,
大部分滤泡上皮
复旧、变扁平,
滤泡腔高度扩大,
腔内大量胶质
贮积,仍可见到
小滤泡的部分上皮
增生,乳头形成;
部分滤泡上皮呈柱状、乳头样增生,小滤泡形成;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贮积;
间质充血;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隔包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
甲状腺功能
无明显改变;
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
肉芽肿性炎症;
中青年女性多见;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年女性多见;
女性多见;
30-60y多见;
病理
病变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是正常的2-4倍;
表面光滑,血管充血,质软,切面灰红、分叶状,胶质少,无结节,质实如肌肉;
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
有的呈乳头样增生,
并有小滤泡形成;
滤泡腔内胶质稀薄,
滤泡周边胶质出现许多大小
不一的上皮细胞吸收空泡;
间质血管丰富、充血,
淋巴组织增生;
滤泡基底膜上有IgG沉着;
全身病变:
淋巴组织增生,胸腺和脾脏增大,心脏肥大,心肌、肝细胞可有变性、坏死、纤维化;
甲状腺呈不均匀、结节状,轻至中度肿大,质实,橡皮样;
切面病变呈灰白、淡黄色,可见坏死、瘢痕,常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病变呈灶性分布;
部分滤泡被破坏,胶质外溢,引起类似结核结节的肉芽肿形成,并有多量中性粒细胞、不等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形成微小脓肿,伴异物巨细胞反应;无干酪样坏死;
愈复期,巨噬细胞消失,滤泡上皮再生、间质纤维化、瘢痕形成;
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韧,60-g;
被膜轻度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切面呈分叶状,灰白灰黄;
甲状腺广泛破坏、萎缩;
大量淋巴细胞、不等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淋巴滤泡形成;
纤维组织增生;
甲状腺中度肿大,病变范围、程度不一;
病变呈结节状,质硬似木样;
与周围组织明显粘连;
切面灰白;
滤泡萎缩;
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
有淋巴细胞浸润;
Vs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本病向周围组织蔓延、侵犯、粘连;而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仅局限于甲状腺内;
本病有淋巴细胞浸润,但无淋巴滤泡形成;
本病有显著的纤维化、玻璃样变,质硬;
病因
、
表现
缺碘:长期持续缺碘→滤泡上皮增生+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没有碘化而不能被上皮细胞吸收利用;
致甲状腺肿因子的作用:饮水肿的钙、氟;卷心菜、木薯;
硫氰酸盐;硫脲类、磺胺药等;
高碘:碘摄入过高→过氧化物酶的功能基团过多被占用→影响酪氨酸氧化,使碘的有机化过程受阻→甲状腺代偿性肿大;
遗传、免疫:
自身免疫性疾病:
遗传:
精神创伤感染免疫系统;
起病急,发热,颈部压痛;
病程短,数m内恢复;
甲状腺无痛性、弥漫性
肿大,晚期有甲减表现;
TSH高,T3、4低;
早期症状不明显;
晚期甲减,增生的纤维组织可压迫,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及吞咽困难;
甲状腺癌:
是原发甲状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女性多见;40-50y多见;
乳头状癌
滤泡癌
髓样癌
未分化癌
大体
最常见的类型;
占甲状腺癌的60%;
青少年女性多见;
是甲状腺向滤泡分化形成的恶性肿瘤;
占甲状腺癌的20-25%;
多见于>40y女性;
占甲状腺癌5-10%;
是滤泡旁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属于APUD瘤;
肿瘤可分泌降钙素,产生严重腹泻、低钙血症;有的还可分泌其他激素、物质;
40-60y高发;部分是家族性常显;
=间变性癌、肉瘤样癌;
占甲状腺癌的5-10%;
多见于>50y女性;
特点
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
局部淋巴结转移较早;
微小癌:癌直径<1cm;预后较好;
易血道转移;
生长快,早期可发生浸润、转移;
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病理
肿瘤呈球形,直径3cm,无包膜;
切面灰白色,质硬;
部分有囊形成,囊内可见乳头,称为乳头状囊腺癌;
乳头分支较多,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间质内常见呈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即砂粒体,有浸润;
乳头上皮常呈单层,癌细胞核染色质少,常呈透明毛玻璃样,无核仁,有核沟,核内假包涵体,核相互重叠;
结节状,有包膜;
但镜下血管、包膜浸润;
部分病例包膜不完整,浸润周围甲状腺组织;
切面灰白;质软;
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
分化极好的滤泡癌很难与腺瘤区分;
分化差的呈实性巢片状,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滤泡少、胶质少;
单发或多发,可有假包膜;
直径1-11cm;
切面灰白、黄褐色;质实、软;
瘤细胞圆形、多角形、梭形;
核圆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罕见;
瘤组织呈实体片巢状、乳头状、漩涡状排列,间质内常有淀粉样物质沉着(可能与降钙素分泌有关);
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大小较一致的神经内分泌颗粒;
肿块较大,无包膜,广泛浸润、破坏;
切面灰白,常有出血、坏死;
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分裂象多;
组织学上分小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混合细胞型;
乳头状癌
滤泡癌
髓样癌
未分化癌
免疫
TTF-1、TG、CK19、RET、HMBE-1、Galectin-3阳性;
BRAF、TERT基因突变有助于进行风险分层、预后预测、治疗靶点;
TTF-1、TG阳性;
TTF-1、CT、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阳性;
TG阴性;
表达Keratin、EMA、p53;
几乎不表达TG、TTF-1;?
注意
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是交界性肿瘤;
滤泡癌、乳头状癌、未分化癌:
TG均阳性,
CT均阴性;
糖尿病、胰岛细胞瘤:
糖尿病
胰岛细胞瘤
大体
分类:原发性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形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
继发性糖尿病;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好发部位:胰尾、体、头;
20-50y多见;
原发性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
大体
胰岛素依赖型
非胰岛素依赖型
指已知原因造成胰岛内分泌功能不足所致的糖尿病;如炎症、肿瘤、手术或其他损伤、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Cushing综合征、甲亢)等;
=1型、幼年型
=2型、成年型;
10%;
90%;
病因
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病毒感染等诱发的、针对B细胞的自身免疫病;
体内可测到胰岛细胞抗体、细胞表面抗体,且本病常与其他自身免疫病并存;
与HLA的关系明显,患者血肿HLA-DR3、4的检出率超过平均值,说明与遗传有关;
血清中抗病毒抗体滴度显著增高,提示与病毒感染有关;
病因、发病机制不清;
认为是与肥胖有关的胰岛素相对不足、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有关;
多单个,直径1-5cm,圆形、椭圆形,境界清楚,包膜完整或不完整;切面粉白、暗红色;质软、均质;
瘤细胞与正常胰岛细胞相似,小圆形、短梭形、多角形,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椭圆形,短梭形,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核有不同程度异型性,但核分裂象罕见;
瘤组织排列方式多样,脑回状、梁状、索带状,有丰富的薄壁血窦分割;有的呈腺泡样、腺管状、菊形团状;有的呈实性团块、弥漫成片、不规则排列;
多数有内分泌功能,已知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有6种:胰岛素瘤、胃泌素瘤、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VIP瘤、PP瘤;
肿瘤表达Syn、CgA;
胰岛素瘤特异表达抗胰岛素抗体;
胃泌素瘤特异表达抗胃泌素抗体;
高血糖素瘤特意表达抗高血糖素抗体;
所有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称为NEN,即神经内分泌肿瘤;
根据不同分化程度,NEN分高分化、低分化;
根据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核分裂象、Ki-67阳性指数),NEN分G1、G2、G3;
病理
胰岛
病变
I型:早期是非特异性胰岛炎;
继而胰岛B细胞颗粒脱失、空泡变性、坏死、消失;胰岛变小、数目减少,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
II型:早期病变不明显;
后期B细胞减少,常见胰岛淀粉样变性;
血管
病变
各型均可见动脉不同程度的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变硬;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有的可有血栓形成、管腔狭窄,引起组织、器官缺血、功能障碍、病变;
大、中动脉有粥样硬化、中层钙化,可引起冠心病、心梗、脑萎缩、四肢坏疽等;
肾脏
病变
肾脏体积增大,早期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导致早期肾脏体积增大,通过治疗可恢复;
结节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系膜内出现圆形、卵圆形均质嗜伊红的玻璃样物质沉积结节,结节增大可导致毛细血管腔阻塞,银染色呈同心圆层状结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弥漫性肾小球硬化:膜基质弥漫性增多,基底膜弥漫性增厚;毛细血管腔变窄、闭塞,肾小球玻璃样变;
肾小管-间质性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颗粒样、空泡样变性、萎缩;肾间质纤维化、水肿、淋巴细胞浸润;
血管损害:多引起肾细动脉硬化;
肾乳头坏死:常见于患者患急性肾盂肾炎时,肾乳头坏死是缺血并感染所致;
视网膜
病变
早期是微小动脉瘤、视网膜小静脉扩张、渗出、水肿、微血栓形成、出血;
还可因血管病变引起缺氧,刺激纤维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形成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神经系统
病变
周围神经可因血管病变引起缺血性损伤、症状;
如肢体疼痛、麻木、感觉丧失、肌肉麻痹等,脑细胞可发生广泛变性;
其他组织、
器官病变
皮肤黄色瘤;肝脂肪变性、糖原沉积;骨质疏松;真菌感染;
APUD可见:
甲状腺髓样癌,支气管类癌,肺小细胞癌,胰岛细胞瘤,嗜铬细胞瘤;
神经内分泌细胞(APUD细胞)
来源可分为:神经型、上皮型;
前者包括: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等;
后者包括:胃肠道和其它部位的类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胰岛细胞瘤等;
APUD瘤:
胃肠道NDES肿瘤:胃泌素瘤、生长抑素瘤、类癌;
肺NDES肿瘤: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巨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不典型类癌;
类癌:
是一组起源于APUD细胞的恶性肿瘤;
具有恶变倾向,可发生淋巴转移;
但直径小于2cm的类癌生长缓慢,转移率极低;
类癌细胞在显微镜下呈圆形或多角形,细胞形态较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版WHO分类中,关于肠道“DNES”肿瘤(APUD瘤)的分类建议不再使用“类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7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