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胰岛素,很多糖尿病患者会认为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会认为将胰岛素作为一种不到万不得已就坚决不会应用的药物。是不是这样呢?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为您解答符鸿俊
台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和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
医院周二全天
医院周五全天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胰岛素的作用主要为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它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人体分泌的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胰岛素并不是一种药,是源于人体、服务于人体的自然物质,所以不存在什么“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告诉我们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胰岛素呢?
?①所有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及难以分型的消瘦糖尿病患者均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②初次诊断糖尿病,血糖过高的糖友,如空腹血糖>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9.0%。
?③口服两种或两种以上较大剂量降糖药物,但血糖仍控制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0%)的糖友。
④合并急性并发症的糖友,如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反复出现的酮症。
⑤应激状态,如严重的感染、创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
⑥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友
Q很多患者说我刚得糖尿病就打胰岛素?不打!那怎么办呢?
A李大姐就诊前1月来总感觉口渴,没有力气,体重明显下降,来院查血糖很高,空腹达到1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5.2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3%,医生说必须要使用胰岛素,这更让李大姐接受不了,因为在李大姐的心里:胰岛素一旦用上,就再也撤不下来,就要扎一辈子针;再说自己周围的人都是得了糖尿病很多年以后,在口服药不管用的时候才会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可是糖尿病患者的最后一张“王牌”,而现在自己才刚刚得了糖尿病就用掉了这张“王牌”,那么以后糖尿病到了后期,不就没了保障,无药可治了吗?
可是医生告诉李大姐,目前胰岛素是必须的,并且医生向李大姐保证像她这种情况胰岛素不会一直用下去,只是短期使用。听了医生的这些话,李大姐只能半信半疑地接受了胰岛素。几周时间又过去了,李大姐胰岛素的用量逐日减少,乃至最后停用胰岛素后,也没吃药,血糖化验结果依然完全正常。糖尿病竟然真被“治愈”了。
根据指南,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若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空腹血糖超过11mmol/L,可以考虑进行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缓解胰岛素抵抗并改善胰岛功能。如果打2周~3个月的胰岛素,将来打针和吃药都可能不需要了,只靠饮食和运动就可以控制好血糖。
Q也有人说我再坚持两年,实在不行了再打胰岛素吧!A其实这叫鞭打病牛!您是选择暂时换头牛,接受外源胰岛素治疗,等自己的牛病好了再工作呢?还是选择继续让自己的牛工作,等它最终倒下时彻底抛弃它,终身胰岛素治疗呢?
陈阿婆现在72岁了,因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目前在做血透治疗,也是我第一动员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当时在年,陈阿婆已经有糖尿病多年,且已经有并发症,血糖控制欠佳,但仍拒绝胰岛素治疗,工作做了3天,终于同意应用胰岛素,一直用到现在,现在来就诊的时候还经常和糖尿病病友讲如果早点应用胰岛素,尿毒症可能就不会得了。
其实无论是胰岛素还是口服药物,都是控制血糖的一种手段,在对于血糖控制方面并无先后次序之分,我们使用胰岛素也好口服药也罢,最主要是看血糖是否能够得到满意的控制。所以只要是血糖不能获得满意控制,该用胰岛素还是应该及时加用胰岛素的。
大家对胰岛素应用上的误区
误区一打胰岛素会上瘾,一旦开始,需终身使用?错!
胰岛素就不是“药”,胰岛素更不是毒品,不会出现成瘾性,停用后不会出现戒断综合征,其实患者在使用胰岛素一段时间后,由于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胰岛B细胞得到了休息,同时解除了高糖对胰岛B细胞的毒性作用,使病情得到控制。特别是一些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高糖毒性纠正后,自身的胰岛功能恢复,停用胰岛素后,通过单纯饮食、运动或结合口服药物治疗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而大部分患者则可以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或使用次数。
因此对于胰岛素我们的态度是:关键时刻,该用就用;可上可下,不会成“瘾”。
误区二口服降糖药比胰岛素好
因为糖尿病患者判断用药方案的好与坏,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血糖控制是否稳定。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胰岛素,只要能把血糖控制稳定,就是好方案。糖尿病治疗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误区三打胰岛素很痛
从未注射过胰岛素的患者朋友,可能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针头,就开始紧张、腿肚子发软了。注射胰岛素会产生疼痛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您如果询问一百个注射过胰岛素的病友,恐怕有九十九个都会告诉您:注射胰岛素的疼痛感非常轻微!由于胰岛素注射装置在不断改进,针头越来越细,最短的4毫米,和头发丝一样细,而且表面涂有一层润滑油,减少了注射的阻力,痛感越来越轻,现在还有无针注射器,将来还会有更舒适的注射装置。当然,凡事都有万一,假如出现疼痛特别明显的情况,有可能是进针时碰到皮下神经所致,这时如果疼痛还能忍受,您可以迅速注射完毕拔针;假如疼痛无法忍受,那您应该更换部位再行注射。一般而言,胰岛素腹部皮下注射,疼痛感最小,且吸收稳定和注射方便。
误区四打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
胰岛素虽然非常安全,但是由于对使用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仍会有少部分患者由于使用不当、进餐不合理、运动过度未调整剂量、空腹饮酒等情况而出现低血糖。低血糖的确可怕,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患者昏迷。不过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小,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常比较轻。严格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低血糖是可以避免的。我们需要掌握如何预防及应付低血糖的发生,有备方能无患。
如出现虚汗、无力、心悸、饥饿感、烦躁等症状时,要考虑到低血糖的可能,这时应该立即检测血糖加以证实,血糖<3.9mmol/L为低血糖,应立即进食方糖、果汁、巧克力等食物。然而很多人血糖尚在正常范围就已经有低血糖症状(症状性低血糖),如果考虑血糖还有继续降低的可能,也应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面包、饼干等,缓解低血糖症状。
误区五用上它,可以随意吃不运动?
临床上还会见到,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对于胰岛素的认识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认为既然打了胰岛素,那么饮食和运动这些方面就可以放松对自身的管理,反正血糖高了就多打一些胰岛素就能解决问题的。
这同样也是错误的。
糖尿病无论到了哪个阶段,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都是应该坚持的良好基础生活方式改变,无论是口服药还是胰岛素,要满意地控制血糖都是建立在能够科学合理管理生活方式基础之上的。
如果使用胰岛素后放松对于饮食运动的管理,一方面会使血糖失去满意控制,另一方面随意增加胰岛素来应对放任饮食导致的高血糖也会导致胰岛素的副作用(体重增加、水肿)很快出现,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并发症防治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误区六胰岛素无不良反应,全部用胰岛素降糖,不要用口服药
与口服降糖药相比,胰岛素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但是,使用胰岛素,尤其是不规范的注射,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短期视力模糊、过敏、水肿等。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合理使用胰岛素。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如果有需要,联合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既能最大程度减少用药量,也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起到协同用药效果,从而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和个体健康。
误区七胰岛素的治疗费用很高
实际上,我国城市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的医疗费用80%用在了并发症的治疗上面。而适时合理地使用胰岛素,可以大大延缓并发症的到来,节约未来的医疗费用。至于使用胰岛素的费用,具体要看使用剂量和品牌。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胰岛素,国产品牌、国外品牌的都有。国产的和人胰岛素相对便宜些,胰岛素类似物稍微贵点。以国产胰岛素为例,一个人大约一天注射30~40单位(预混胰岛素),加上针头和消毒酒精,每天需花费10元人民币左右。因经济条件的限制让患者选择放弃,最终导致患者再次酮酸住院,这不得不说是治疗的失败。好的治疗方案不能只考虑眼前,一定得让患者可以长期坚持。
来源:《健康直播间》讲稿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hl/16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