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权威的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简单理解我们可以看下面两张表格:

如果表格看不太懂,大家可以看一下详细文字描述: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符合以下3条之一者,应考虑糖尿病,但必须在随后的另一天里重复任何一条以便确诊。

1.有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食、多饮、不明原因的消瘦),以及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何时候的血糖)。

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血糖是指禁食至少8小时后的血糖)。

3.OGTT(葡萄糖耐量测试)2小时血糖≥11.1mmol/l。

这是中国目前采用的诊断糖尿病的三把“尺子”。美国和欧洲国家还有第四把“尺子”,那就是糖化血红蛋白≥6.5%,也应考虑诊断糖尿病。

→五种血糖状态,对号入座:

1、正常血糖:

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2、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3、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11.1mmol/l。

4、空腹血糖受损伴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血糖7.8-11.1mmol/l。

5、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

虽然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判断标准,但并不代表血糖高了就是发生了糖尿病。

以下情况都可以引发高血糖:

1.过度兴奋、过度体力活动、发热、感染、大出血、创伤、手术、麻醉、昏迷等。

2.患有器质性疾病。很多器质性疾病也会导致血糖波动,比如肝病、肾上腺相关疾病、甲状腺病、嗜铬细胞瘤、胰腺炎等。

3.应用某些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等,他们会影响糖代谢,造成一过性血糖升高。

4.另外,饥饿时或慢性疾病患者体力下降时,血糖会上升。因此,发现血糖升高,首先排除上述因素,切忌未经确诊,随便服药。同时,血糖异常的朋友建议进一步测糖化血红蛋白。如果结果正常,但伴有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伴随其他慢性病等高危因素,还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尽早发现潜伏的糖尿病隐患。

尿糖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

很多人看到尿糖结果有加号,就忧心忡忡地问医生:“大夫,我的尿糖有加号,是不是得糖尿病了?”其实,尿糖阳性可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很多生理或者病理情况也是可以引起尿糖的变化:

1.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食物中的糖在胃肠道吸收的过快,可出现暂时性的血糖增高而使尿糖增多。长期饥饿后突然饱餐,也可因胰岛功能相对低下而产生尿糖。

2.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脑垂体后叶激素、咖啡因以及苯丙胺类药物,会使血糖增高而造成尿糖。此外,水杨酸类、水合氯醛、氨基比林等药物,可使尿糖化验出现假阳性结果。

3.正常情况下,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会被全部重新吸收入血。当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低下时,就可以出现尿糖阳性。肾性尿糖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4.患脑血管意外、肿瘤、颅骨骨折、脑炎、癫痫等疾病时,可能使血糖的神经及内分泌调节出现问题,使肝脏内存储的糖原分解,血糖增高,继而引起尿糖。

5.妊娠性尿糖。妊娠后期,由于乳腺功能开始活跃,可发生乳糖尿。妊娠期,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也可以引起肾性尿糖。

此外,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以及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也可以出现继发性的糖尿。因此,尿糖阳性患者不必过度紧张,进一步查明原因才是关键。

最后需要跟大伙强调的是在家自测血糖不能用于诊断!!

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的是指端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而不是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的静脉血浆血糖,二者还是有差别的。便携式的血糖仪只可用于日常的血糖自我监测,其数值不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且不可自己在家量完血糖觉得血糖高了就开始随意用药。

野生灵芝,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hl/17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