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终身治疗,而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如何科学用药,以下为其常见用药误区。
1、迷信虚假广告
虚假广告诱人,通常广告药疗效被“神化”,无所不能、见效明显。许多患者被误导,擅自停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改服广告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导致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后果。
2、单纯依赖药物,忽视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需综合治疗,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三箭齐发,血糖才易持续达标。降糖药物再好,如果不能做到“管住嘴、迈开腿”,疗效也会大打折扣;不注意控制饮食、运动,不仅不利于血糖稳定,而且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最终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3、光吃药,不监测
(1)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的疗效逐渐下降,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一旦发生药物失效,服药等于未治。
(2)血糖受影响因素较多,饮食及运动不规律、失眠、感染、手术应激甚至情绪激动等均易引起血糖波动。
(3)随病程延长,患者胰岛功能可能逐渐衰退,现有降糖方案可能需重新调整。
而有些患者吃药以后就不再复查血糖,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临床上有些病人虽然一直没断吃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4、见好就收,擅自停药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有些病人经过药物治疗,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逐渐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维持用药,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5、服药方法不正确
疗效的好坏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要选对药;另一方面还要用对药——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药方法。例如,格列奈类药物应在餐前10分钟服用;磺脲类药物应在饭前半小时服;双胍类药物应在餐中或餐后服;糖苷酶抑制剂应在开始进餐时随饭嚼碎同服。不按规定正确服药,不仅会降低疗效,而且会增加副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6、糖尿病初发一律先不用药
以往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人,通常先采取2~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减轻体重),倘若血糖仍然控制不好,才启动药物治疗。但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仅靠生活方式干预,绝大多数患者的血糖不能完全达标,而持续高血糖反过来会对血管和胰岛细胞造成损害。
为了尽早解除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使血糖尽快控制达标,保护甚至逆转胰岛功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糖尿病一经确诊,即可同时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和降糖药物治疗,并将二甲双胍列为首选降糖药物。
7、应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耐性
很多患者担心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会成瘾,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
胰岛素是一种人体正常分泌的激素,是人体唯一具有降糖功能的激素,糖尿病人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有缺陷,使得血糖升高。
1型糖尿病因胰岛细胞衰竭致胰岛素绝对不足,需终生予以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仍残存部分胰岛功能,可口服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但如果口服降糖药失效或存在口服药禁忌症,也需要胰岛素控制血糖,以减少并发症;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如血糖较高(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9%),按糖尿病防治指南,亦应启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胰岛Β细胞有所修复。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目前还都无法根治。所以,一定要警惕一些虚假广告和用药误区,做好与糖尿病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治疗白癜风中药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5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