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肾病患者人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而且发病越来越有年轻化趋势。慢性肾病危害巨大,会导致严重肾病,且常并发心血管疾病。
什么是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是常见病,当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痛风肾、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疾病,病程超过3个月,都可统称为“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一般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肾病指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继发性肾病是指全身其他疾病导致的肾脏损害,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慢性肾病。原发性肾脏病的患者数量占所有肾病人群的50%左右,而继发性肾病的患病人数一直在增长。
慢性肾病症状及危害
慢性肾病会出现蛋白尿(尿液中出现过量蛋白质),可出现持久难消的尿液泡沫。如发现尿色改变,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并出现腰部酸痛、心慌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要当心了。如手指上的戒指突然变紧,手指不容易弯曲,脚上袜子的松紧带痕迹变得明显,鞋子感觉小了一码,出现这些情况,很有可能已经有水肿症状了。
另外,慢性肾病发病特点有“三高”、“三低”:发病率高、伴发的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全社会对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低、防治率低、伴发心血管病的知晓率低。
慢性肾病如未能及时治疗,将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导致尿毒症。
我国慢性肾病患者1.2亿人
目前,全球超过6亿人患有肾脏疾病,每年全世界有多万人死于慢性肾病相关疾病。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成人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其中1%可能发展为尿毒症,患者人数高达1.2亿,即平均每10人就有1名慢性肾病患者,但知晓率只有12.5%。最新数据显示,在未来十年内,慢性肾病增长率将超过17%。
另外,在我国,患肾小球肾炎的慢性肾病患者最多,占40%!
慢性肾病的预防
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
很多慢性肾病,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患者,首先要减少盐的摄入量,其次要加强锻炼。还要坚持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对预防慢性肾病也很重要,可以用家用血压计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
通常,健康人每年做一次尿检即可,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年至少要进行两次尿检。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的人会发生慢性糖尿病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如用家用血糖仪定期监测,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查两到三次尿检。
防止药物滥用
部分药物能够治病,同时也容易引起肾脏损害,很多抗生素、补品、减肥药、止痛药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如庆大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不建议长时间、大量服用,更不要多种药物混合使用。
此外,如广防己、关木通、马兜铃、寻骨风等十多种中药是具有肝肾毒性的。
规律作息
肾乃生命之源,中医认为肾主藏,经常熬夜会给肾脏增加负担,在影响伤肾的五大原因中,熬夜已成为伤肾的第一杀手!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很多人经常熬夜。早睡早起才是良好的作息方式,建议晚上最迟别晚于23点入睡。
科学饮食
慢性肾病人群在饮食上应该尽量清淡,少吃或不吃油炸、煎烤,及刺激性的食物。应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铁的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
高蛋白饮食(如吃肉多),并不能改变低蛋白血症,反而会加重肾脏损害。慢性肾病人群蛋白质的摄入量按照正常标准就可以了。吃“腰子”补肾的方法也不可取,过多进食猪腰等动物内脏反而会令尿酸升高,加重肾脏负担。
慢性肾病人群中,水肿及尿量偏少的人,要控制饮水量,尿量增多后饮水量可放宽。而尿量正常的人群饮水量不做此限制。
适当运动
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缓解压力,保持愉快心情,有利于预防慢性肾病。多在户外运动,进行日光浴,获取维生素D,可预防肾性骨病的发病率。运动时皮肤稍稍出汗,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慢性肾病带来的皮肤瘙痒等。
慢性肾病人群需要把握好运动强度。一般来说,防病的运动应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高强度运动可造成或加重肾脏损害(如跑步),中低强度运动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是,对于那些从来不运动的人,最好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建议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
运动方式则可以选择健走,健走是非常适合慢性肾病人群的运动。健走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还要注意休息,以免过度劳累。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
沈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杭州白癜风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5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