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单纯依赖药物,忽视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需要综台治疗,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临床实践证实,药物治疗要在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饮食这一关,即便降糖药物再好,作用也会大打折扣。有些患者对此不了解,认为只要用上药,多吃点也无妨,井试图通过增加药性来抵消多进食,这是很不明智的。这种做法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体重增加,加重胰岛素抵抗,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胰岛?细胞功能衰竭。
误区2:用药时断时续
有些糖尿病患者不是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而是完全凭自觉症状来决定是否用药,一旦自觉症状消失.就擅自停药。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尽管血糖较高,但口渴多饮等自觉症状并不明显,固此,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可靠。用药时断时续.不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达标,还会导致血糖波动(忽高忽低),这对患者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误区3:同类药物联合应用
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种类,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同.原则上不宜联用。倘若同属一类的两种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两败俱伤,结果降糖效果没增加,副作用反而增大。诸如“消渴丸+优降糖”、“美吡哒+糖适平”、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均属此类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误区4:光吃药,不复查
此乃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大忌。服药后一定要经常检查血糖,以了解药物治疗效果,并以此作为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临床发现,许多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的疗效随着时间推移而递渐下降,医学上称之为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觉得治疗一直没间断。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患者虽然一直吃着药,后来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其原因就在于此。
误区5:认为中药根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都还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至于有些广告媒体中宣称的“中药能根治糖尿病”,纯属无稽之淡,切勿盲目轻信。我们知道,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但就降糖效果而言,中药远不及西药,因此,用中药来降低血糖并非上策。不可否认,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糖尿病治疗主张中西医结合。
误区6:急于降糖而大量服药
人体内环境对血糖速降很难一下子完全适应,所以,控制血精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稳步下降。有些患者为了让血糖快点降下来,往往擅自加大药量,或多药联合,结果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导致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不仅如此,超剂量用药还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较为合理的做法是,根据血糖的高低循序渐进地调整用药剂量。
误区7:血糖降至正常后便擅自停药
糖尿病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症状消失、血糖降至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更不能放松,除了极少数轻症患者以外,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继续用药维持,切忌擅自停药,否则,高血糖会卷土重来,造成病情恶化。到那时,再用原来的药物剂量就远远不够了,而需要增大剂量甚至要多种降糖药联合治疗,这样不但身体受到损害,而且会增加医疗开支,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治疗糖尿病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误区8:频繁换药
一般说来,药物的使用需要达到有效剂量和一定时间后才能充分发挥药效,比如胰岛素增敏剂需要服用一个月以上才会达到最佳的降糖效果。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她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认为所服的药物没有效果,频繁换药,这样做是十分轻率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换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联合应用。
误区9:用药跟着感觉走
这种做法显然不对,因为血糖高低与自觉症状重或尿糖多少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糖很高,却未必有自觉症状,甚至尿糖也可以不高(主要见于肾糖阀增高的患者)。因此,调整药物剂量主要应根据血糖,其他(如尿糖)仅能作为参考,同时还要注意排除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血糖变化。必须注意,每次调整药物剂量的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误区10:过分但心药物的副作用
有些患者片面认为“是药就有三分毒”,由于担心长期用药对肝肾有损害,因此,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实际上,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只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应该是比较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往往在停药后可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我们不能因为有副作用而讳疾忌医。长期高血精与药物的副作用相比,前者引起的后果要严重得多。需要指出的是,药物大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而失活,并经过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
于药物代谢及排泄障碍,药物原形及代谢产物在体内缓慢积聚而加重肝肾负担,影响肝肾功能,故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须格外慎重,尽量选择对肝肾影响小的药物(如糖适平、诺和龙)或换用胰岛素治疗。
误区11:服药方法不当
根据药物起效快慢不同,磺脲类药物(优降糖、达美康、美吡哒及糖适平等)最好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格列奈类(诺和龙)由于起效快,可在餐前即服,这样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药物的降糖作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好;双胍类药物在餐后服药,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反之,如果服药次序颠倒,不但疗效降低,而且易出现胃肠不适等。另外,要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用药次数。口服降糖药有长效、中效、短效之分,长效制剂(格列
美脲、瑞易宁、优降糖)每日口服用1~2次即可,中、短效制剂(选美康、美吡哒、糖适平等)每日须服2~3次。
误区12:用药盲目跟风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择用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适合于自己,有时非但无效,甚至有害。
误区13:惧怕使用胰岛素
许多患者担心用上胰岛索后会形成“依赖”。事实上,任何人都离不开胰岛素,胰岛素是我们自身产生的、调节新胨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所必需的一种生理激素,至于是否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索,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的胰岛功能状况,如果胰岛?细胞功能完全衰竭不能分泌胰岛素,就必须终生补充外源性胰岛索,倘若患者的?细胞尚有功能,即便用了胰岛素,等到自身胰岛细胞得到休息及恢复,血糖稳定后,仍可停掉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由此可见,用与不用胰岛素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病情,根本不存在“用了胰岛素就会变成胰岛素依赖”的问题。有学者主张应尽量早用胰岛紊,而不是等到病情严重了再用。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胰岛?细胞的功能;二是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减少并发症。
个体化用药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按句话说,选用药物要因人而异.没有哪种药物或哪种方案适用于所有的患者。许多患者吃药喜欢跟风,一听说谁吃某种药效果不错,就买来服用而把原来自己用的药停掉。这种不考虑自身病情、随意频繁换药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白斑医院排名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6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