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抢免费参会名额丨药融圈药物技术峰会·石家庄

自年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是10.4%,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63%。另外,接受治疗后HbA1c达标的患者仅占49.4%。存量患者仍需更强效或多种针对不同治疗机理的药物联用以达到降低其HbA1c至正常值的需求,新患的筛查确诊和治疗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3.71亿糖尿病患者,平均每11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患者,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亡。其中,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居世界首位,人数约1.1亿,约占中国成年人总数的十分之一。

《中国防止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年)》指出,年之前的目标是治疗万糖尿病患者。因此,未来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仍会迅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年我国2型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亿人民币。年,中国公立机构降糖药市场仍由MNCs主导,诺和诺德,赛诺菲和拜耳占据43%的市场份额;内资企业中,华东医药(7.10%),甘李药业(4.22%)和通化东宝(4.02%)均表现亮眼,这三家药企分别凭借着阿卡波糖,三代胰岛素和二代胰岛素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不过,随着近些年医改政策频出,且有新入局者布局糖尿病领域试图分一杯羹,现有龙头药企们为了保持市占率,提高销售业绩,也需要及时不断调整研发管线和市场战略,方能继续立于不败之地。

图:我国7次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

图:年中国公立机构糖尿病市场企业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米内网

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患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和锻炼来控制血糖。但若是生活干预之后患者血糖仍不达标,先使用二甲双胍或a-糖苷酶抑制剂单药/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治疗。若效果仍不好,二甲双胍联用其他小分子口服药,胰岛素或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一般经过10-20年,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逐渐失去了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大部分β细胞,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将需要使用胰岛素。另外,我国糖尿病患者诊疗率低,诊断晚,一经确诊,中后期患者较多。因此,我国服用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30%-40%需要服用胰岛素。

图: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路径

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

年,阿卡波糖,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盐酸二甲双胍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销售收入表现亮眼。但是随着阿卡波糖和盐酸二甲双胍进入集采后大幅降价,医院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萎缩,院外市场(包括药店和基层市场)的开拓将会成为集采品种业绩的主要增长点。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逐步推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将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另外,根据卫健委的数据,年在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诊疗的患者占比过半。这些都给了拥有阿卡波糖,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这三个降糖药集采品种的未中标的药企在基层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可见相信未来不仅医保基金能够得到减负,流入基层医疗机构和原本在基层机构确诊的患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年1月,武汉组织了胰岛素的带量采购,金额约为1.3亿,降价幅度小于5%。国内大规模量产胰岛素的企业并不多,可见胰岛素国采短期内可能性不是很高。

图:年中国销售收入前十的糖尿病药物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上海阳光采购网,公开资料整理

年中国降糖药市占率最高的的品种是胰岛素,占46%,这一点与美国市场相近,美国胰岛素占降糖药市场的54%。在中国,受限于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和地方经济发展,二代胰岛素在县级城市和农村销售占比更高;三代胰岛素在大城市,医院销售业绩更好。在小分子口服药上,中美降糖药市场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市场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和磺脲类占比较高,这些都是在中国已上市二十年左右的降糖药;而美国市场中,DPP-4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这两款在美国上市十年左右的口服药是小分子降糖药主要品种。十年内在美国上市的大分子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在美国降糖药市场中排名第三,占14%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市占率仅为0.8%。总的来说,目前中国降糖药还是以上市时间较长的药物为主,而美国市场已经以新型药物为主。

图:年中国及美国降糖药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华领医药招股书

随着未来国采的逐步实施,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和磺脲类这些品种市场份额将会逐渐萎缩。另外,随着近几年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分别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必将迎来迅速放量。

小分子口服药方面,SGLT-2抑制剂半衰期更长,用药频次更低,患者依从性更好。另外,SGLT-2抑制剂还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恶化风险。进入医保之后低廉的价格,优秀的降糖效果,每日一次的用药频次,能够降低并发症风险,这些都为SGLT-2抑制剂在中国抢占更多的降糖药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未来几年,无论是原研药企亦是仿制药企,能够更快的进院,更快的进行市场推广,完成医生教育和患者教育,便有更多的机会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

大分子单抗方面,GLP-1受体激动剂一枝独秀。全球市场中,凭借优秀的降糖效果和市场推广能力,度拉糖肽,利拉鲁肽和索马鲁肽是全球销售收入排名前三的GLP-1受体激动剂。年利拉鲁肽进入国家基药目录,年度拉糖肽在中国上市,年4月,司美鲁肽注射液(Semaglutide)在中国申请上市,三款全球销售额前三的GLP-1受体激动剂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未来可期。值得一提的是,利拉鲁肽核心专利CN.1在国内于年8月到期,其他专利也将于年到期。目前国内多家药企布局利拉鲁肽,相信未来若研发成功,对进一步研发同靶点的索马鲁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卖25亿美元GLP-1:Semaglutide获治疗NASH突破性疗法资格)

表:中国已上市的降糖药信息对比(灰色底框为该项评分占优品种)

资料来源:药品说明书,中国糖尿病指南,药融云数据,国金证券,东方证券,公开资料整理

表:GLP-1受体激动剂全球上市药物

资料来源:FDA,药品说明书,米内网,国信证券

今年在中国申请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鲁肽注射液在III期临床中表现极佳。在临床III期头对头试验中,1.0mg索马鲁肽的能够降低患者1.6-1.8%的HbA1c,0.5mg的索马鲁肽能够降低患者1.2-1.5%的HbA1c,降糖效果优于西格列汀,长效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和度拉糖肽,堪称目前降糖领域的“王者”。相信随着未来索马鲁肽在中国的获批,进入医保,中国糖尿病患者将大大获益,当然,未来降糖药市场的格局也会随之改变。

图:索马鲁肽针对2型糖尿病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

资料来源:诺和诺德年Q3季报

华东医药,甘李药业,通化东宝,珠海联邦,江苏豪森,万邦生化都是在我国降糖药市场上表现占优的内资药企,这些药企在DD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三代胰岛素和GLP-1受体激动剂这些疗效较佳,患者依从性高的新药上均有上市药物和研发布局。另外,国内大型药企恒瑞医药,东阳光,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石药集团,科伦药业,海正药业也都开始布局糖尿病领域,冠状支架龙头乐普医疗也同样开始通过收购进军糖尿病领域。其中,恒瑞布局的DD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三代胰岛素和GLP-1受体激动剂均为创新药。

Biotech方面,华领生物,信达生物,派格生物等亦都布局糖尿病领域。华领医药的糖尿病创新药多扎格列艾汀于年10月获得药品生产许可。III期临床中,多扎格列艾汀能够降低患者1.02%的HbA1c。多扎格列艾汀不仅拥有良好的疗效,商业推广方面也未来可期。年8月,华领与拜耳达成协议,拜耳作为多扎格列艾汀上市后的中国独家推销商,负责销售、推广和医学教育等,拜耳方面将先行向华领支付3亿元人民币首付款,双方还约定了最高达41.8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

表:国内企业降糖药布局(红色为已上市药物)

资料来源:各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7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