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王敏哲主任医师

新疆医院

访谈视频

对于基础胰岛素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

2型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疾病,其进展的本质是β细胞的不断衰亡。基础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真实世界研究,如ORBIT研究和3B研究均显示,依然有很多患者无法通过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来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1]。

对于基础胰岛素治疗无法达标的患者,目前有多种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剂的治疗方案不断涌现。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基础降糖的治疗方案,具有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以及防止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优势。

因此,基础胰岛素联用GLP受体激动剂已被各大糖尿病权威组织和指南推荐用于基础胰岛素起始方案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

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多重降糖机制

GLP-1受体激动剂可纠正T2DM的多重病理生理机制,从而发挥降糖作用,主要机制包括:

(1)促进胰岛素生物合成和分泌,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素释放,还可增加胰岛素合成;

(2)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GLP-1可直接作用于胰岛α细胞或间接通过刺激分泌的胰岛素和生长抑素的旁路效应,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3)保护β细胞,增加β细胞数量,GLP-1可通过抑制β细胞凋亡、促进其增生、再生,从而维持β细胞稳态并促进其功能恢复;

(4)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2]。

此外,利司那肽还可以通过抑制胃排空来控制餐后血糖[3]。

利司那肽与基础胰岛素的联合降糖方案优势显著

(1)机制互补,实现更加全面的血糖控制

作为中国唯一拥有基础胰岛素联合适应证的GLP-1受体激动剂,利司那肽通过刺激胰岛素释放、延缓胃排空、抑制餐后胰高血糖素控制PPG,并具有β细胞保护作用;基础胰岛素通过减少肝脏糖异生、减少糖原分解、降低肝脏葡萄糖从而控制FPG。两者联合应用,机制互补,更加全面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4]。

(2)依从性方面

利司那肽是一种具有高亲和力的新型GLP-1RA,1天1次注射(任意一餐前1小时内)即可有效控制全天血糖和3餐后血糖,且其降糖作用不受注射时间影响[5]。

(3)安全性方面

GetGoal-L和GetGoal-L-C研究显示,利司那肽和安慰剂治疗糖尿病的低血糖发生率相似[6,7]。

(4)满意度方面

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DTSQ)显示,患者对于利司那肽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满意度非常高,评分高于多次胰岛素注射(12.7VS5.7,p=0.01)[8]。

参考文献

1.DiabetesObesMetab.,19(6):-.

2.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中国糖尿病杂志,年,26(5):-.

3.利时敏产品手册.

4.DiabetesMetabResRev.,32(6):-.

5.利时敏产品说明书.

6.DiabetesCare,,36(9):-.

7.DiabetesObesMetab,,20(2):-.

8.JDiabetesInvestig,,9(1):-.

4M编码:SACN.LIX.19.12.

有效期至年12月

非广告用途,仅供相关医学人士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72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