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确诊的糖尿病人越来越多了,大部分是老年人,但是也不乏年轻人。很多人被确诊为糖尿病后感觉恍如晴天霹雳,不相信自己会得糖尿病,不承认自己是糖尿病患者,毕竟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它的很多并发症会让人痛不欲生。
单位老李是位患病5年的糖友,自从被诊断为糖尿病后,老李就一直闷闷不乐,除了要搞好家庭生活和工作之外,老李还要每天对糖尿病进行自我管理,比如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规律使用降糖药物、随时面对并发症的威胁……时间久了,这些问题压的老李喘不上气,心态逐渐崩溃,引起了一系列挫败、担忧、沮丧、害怕等等各种不良的情绪。
那么,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哪些心理问题呢?又该如何调节呢?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被确诊后都会有各种心理活动,一般情况分为以下几类:
恐惧、绝望
有一些人得知自己患上糖尿病后会有恐惧绝望的心理,他们觉得得了糖尿病就要治疗一辈子,花钱又受罪,还治不好,他们觉得人生都失去了意义。继而产生消极的心理。
怀疑或拒绝
多数患者被确诊之初都有这种心态,活得好好的,生活方式很好,也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不相信自己得了糖尿病,从而拒绝配合诊疗。还有一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比较多,治疗效果没那么明显,从而觉得治疗无用,从而拒绝配合医生。
愤怒
还有一些人会产生愤怒心理,尤其是遗传性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的糖尿病是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导致自己要背负这些不该背负的痛苦,从而愤怒不已。
焦虑、忧虑
还有一部分患者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时时刻刻怕自己会被糖尿病并发症缠上。再加上道听途说的一些事情,更焦虑了,这是源于对糖尿病不可治愈的恐慌。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轻度或中度的抑郁症,这除了和糖尿病本身的病情和体质有一定关系外,更是受到患者情绪的影响。作为糖尿病患者应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还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由于糖尿病是长期存在且不断变化的疾病,有时它不仅会影响个人,还会影响周围与您生活密切相关的人。
对于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自我调整,维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应对心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也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目标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7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