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医生(gys)常常看到这样的留言:

医生,我餐后血糖控制得还不错,空腹血糖怎么那么高啊?

空腹血糖的控制,的确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一天的血糖中,早餐前的空腹血糖最重要。

我们这里的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个小时没吃东西(可以喝水),早上起来马上测定的血糖,如果不能早上马上起来测量血糖,也不要晚于早上8点。

空腹血糖是全天的基础血糖。好比房子必须打好地基,空腹血糖是不是控制得好,关系到一天血糖的高低。

一般来说,如果糖友测手指血糖,空腹血糖宜控制在4.4~7.0mmo/L,老年糖友的上限可放宽至8.0~9.0mmol/L,超过这个范围的上限就属于空腹血糖偏高。

如果空腹血糖居高不下,一定是降糖药物剂量不够吗?

不一定!这其中可能有另外的原因。

今天,糖尿病医生就给大家说说,早餐前空腹血糖高的那些事儿。

黎明现象:血糖夜间不低早上升高

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有降糖作用。对于正常人,夜间入睡后,体内胰岛素持续分泌,血糖逐渐降低,到了凌晨3点,血糖降至谷底。

那会不会发生低血糖呢?别担心,此时,升血糖的激素慢慢开始分泌,以维持血糖正常。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降糖效果也大打折扣,虽然夜间血糖还能控制住,但当黎明时(清晨5~9点),升血糖的激素占了上风,胰岛素就根本不是它们的对手。结果不言而喻,清晨空腹血糖将明显升高。

总结起来,就是夜间空腹血糖不低,到了早上空腹血糖升高。这在医学上叫做「黎明现象」。

苏木杰效应:血糖夜间过低早上升高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前面提到的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升高血糖,引起继发性高血糖,这就是「苏木杰(Somogyi)效应」。

如果因为各种因素,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这种效应可使清晨的空腹血糖随之升高。

值得警惕的是,出现苏木杰效应的患者,有时并无心慌、出冷汗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倘若同时处于睡眠之中,发生低血糖昏迷就十分危险。

总结一下,苏木杰效应是夜间出现了低血糖,到了早上空腹血糖升高。

我是哪种情况?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都可引起清晨空腹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自我鉴别呢?

为了减少对睡眠的影响,可以监测凌晨3点钟的血糖,如果有条件,医院做个24小时血糖监测。

如果在凌晨(0~4点)测的血糖出现了低血糖(血糖小于或等于3.9mmol/L),就说明早餐前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苏木杰效应。

如果夜间血糖很平稳,没有出现低血糖,到了早餐前的空腹血糖高,黎明现象就是罪魁祸首。

应该如何处理?

出现了黎明现象或苏木杰效应,怎么办?

1.对付苏木杰效应,患者自己可以做的临时处理

规律的饮食和运动,合适的药物剂量,是解决苏木杰效应的前提。对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我们应该注意规律饮食和运动,晚餐进食太少或晚饭后运动过度,导致睡前血糖过低,会为午夜的苏木杰效应的发生埋下伏笔。

长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美脲片)、预混胰岛素以及中效、长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长,使用这些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应该特别注意防范苏木杰效应作梗。

分餐,即将晚餐的一部分食物分到睡前食用,是防止苏木杰效应的好办法。

对于餐后血糖高(高于10mmol/L)、睡前血糖低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将晚餐的1/3放在9:30~10:00食用。

如果晚餐后血糖没有超过10mol/L,则可以直接加餐。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调整了自己晚上的饮食,一定要记得监测晚餐后和睡前的血糖。

如果睡前血糖低于6mmol/L,苏木杰效应可能要来找麻烦了。此时建议适当加餐4片苏打饼干或者1杯(ml)牛奶,大家不要太过担心睡前吃了东西会导致高血糖,要知道,发生低血糖的危害更大,所以我们首先要预防低血糖。

这些只是临时处理的方法,多数情况下,出现苏木杰效应还是需要调整药物的,大家最好及时去看医生,请医生进行处理。

2.需要医生指导的处理

要解决苏木杰效应或黎明效应,医生不仅仅是调整药物剂量,还可能指导糖尿病患者调整口服药物的种类、改换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或者剂型等等。

对于这两种情况,医生会针对病情「量体裁衣」,选择最合适的处置方案。

责任编辑:羽方

图片来源:rf.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5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