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精准医疗与综合管理,这些“改变”将会颠覆什么?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北大糖尿病论坛5月5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医院姬秋和教授、医院张俊清教授分别就DPP-4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的相关热点问题和与会专家交流,以期探寻T2DM综合管理最佳方式。

精准设计,“肠”规降糖

“中国糖尿病的表型特征和自然病程”报告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仅39.7%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姬教授在演讲中分享了T2DM精准医疗的观点——从T2DM发病机制入手,精准研发各机制降糖药,通过联合用药达到多路径降糖的目的,实现精准治疗。

DPP-4抑制剂具有独特的靶向机制(促进内源性肠促胰素效应)为中国T2DM治疗提供新思路。姬教授举例展示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的疗效,向我们诠释了该抑制剂的优异性。

医院姬秋和教授

沙格列汀历经众多高质量中国证据验证,降糖作用具有强效、持久的特点。过往研究显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简称"沙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简称"脲胍")HbA1c降低效果相当,持续效果可达24h,同时"沙胍"对比"脲胍"低血糖风险显著降低93%。

研究和实践证实,沙格列汀具备稳定的心血管安全性。大型心血管研究SAVOR证实沙格列汀具有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P0.非劣性检验),多项真实世界研究中也表明了沙格列汀的心衰住院风险显著低于包括SU在内的其他OAD(图3)。

图3

在疗效与安全性兼备的同时,沙格列汀在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与减重方面也有获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实长期使用沙格列汀可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荟萃分析则表明沙格列汀减重效果优于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

DPP-4抑制剂不同于传统降糖药的是它不仅作用于胰岛β细胞,也作用于α细胞。它顺应人体生理,摆脱了传统降糖药的胰岛素依赖性,可满足患者对短期‘强’控糖与长期‘稳’控糖的要求。

另辟蹊径,排糖走“肾”

SGLT-2抑制剂独特的肾脏靶点机制(抑制肾脏葡萄糖重吸收)填补了高血糖“八重奏”发病机制的治疗缺憾,自美国FDA获批上市,立即成为T2DM治疗领域备受瞩目的“宠儿”。

高血糖会使患者肾脏重吸收率提高,进而产生血糖难排的恶性循环,但传统胰岛素依赖机制降糖药又会加剧‘葡萄糖堆积’,如果能将多余的血糖直接从尿液排出体外,必然可以打开全新的治疗局面。

医院张俊清教授

张教授称SGLT-2抑制剂作用机制为“治水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能够跳出围城、终结恶性循环”。那么SGLT-2抑制剂是否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呢?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的一系列研究结果给出了答案: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使用达格列净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对比安慰剂明显下降,同时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健康受试者的肾糖阈、葡萄糖最大转运值均显著降低。安全性方面,大型真实世界研究CVD-REAL系列证实达格列净存在心血管潜在获益(图5),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也表明达格列净低血糖风险与安慰剂相似。

图5使用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可带来潜在心血管获益

除此之外,达格列净还拥有显著的减重和降压效果。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证实使用达格列净24周治疗后体重较基线明显降低,6个月治疗后显著减少患者内脏脂肪面积和腹围。同时达格列净联合降压药可额外降低收缩压(最大幅度可达5.8mmHg,如图6)。

图6达格列净助力T2DM血压管理

讲题最后,张教授总结达格列净通过独特的肾脏排糖机制,快速平稳降糖,既能帮助患者短期内快速达标,又能带来长期的心肾潜在获益。同时还指出考虑到该类药物在降糖以外的综合获益,建议合适的患者尽早使用。

小结

讨论到中国糖尿病领域的将来,会议主席郭晓蕙教授及洪天配教授总结提到,两位讲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但却得到了同一的答案——顺应人体生理与自然才能减免不良预后,降糖手段的更新换代是必然的。针对发病机制,多路径联合解决降糖问题,重视脏器保护、减重降压,才能跳出传统糖尿病用药死循环,实现长期可持续降糖。

郭晓蕙教授、洪天配教授

专题会向与会专家展示了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开拓了T2DM治疗和研发的新思路,共享了降糖新时代的多角度观点,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糖尿病临床的美好未来!

赞赏

长按







































北京哪有看白癜风的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68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