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十大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I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II型糖尿病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II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I型糖尿病。

2、精神因素

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情绪激动、精神压力会引起高血糖激素大量分泌。因为精神紧张时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会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增加胰岛素的需要量,加重胰岛细胞负担而发病或病情加重。

3、肥胖因素

全球有4.1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为肥胖者体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胰岛需要代偿性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从而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但是时间久了,胰岛不堪重负功能异常,从而发生永久性高血糖。而且肥胖者还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情况,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也会增加。

4、饮食因素

糖尿病和饮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是饮食无度,胡吃海喝,导致摄入的能量过多造成的。而现代社会运动比较少,多余的能量没有办法代谢掉,久而久之会造成能量过剩,而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平时吃饭没有节制,饮食不规律,是容易得糖尿病的一个原因。

5、病毒感染I型糖尿病发生常与某些感染有关或感染后随之发生。病毒感染后,糖尿病发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可能由先天决定。易感性可能意味B细胞对某一病毒特定剂量的敏感性;或对某一表达在B细胞病毒抗原或轻微B细胞损害过程中释放的自身抗原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的倾向性。

6、化学药物

药源性糖尿病是指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达到糖尿病标准的一种继发性糖尿病。

7、中毒

酮酸症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急性的并发症。任何能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的因素,都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血酮、酸中毒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的发生,比如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比如应激状态,如手术、外伤、骨折、分娩、麻醉、妊娠、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均诱发酮症酸中毒。

8、缺乏营养素

据研究显示糖尿病友体内铬含量普遍低于正常人群,糖尿病人不出铬需注意方法,经常食用的禽、鱼铬含量都偏低,水果、蔬菜及谷类制品中的铬含量差别较大,加工越精细的食物铬含量越低。目前已知动物的肝脏、啤酒酵母、黑胡椒及乳制品中含有较高的铬,常吃这样的食品对身体补铬有益。铬(Cr)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常见铬有3价铬和6价铬。6价铬对身体有毒害作用,绝对不能食用。

9、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10、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I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II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

了解了糖尿病的是大诱因,预防也就有了目标。

5招预防糖尿病很有效

第1招:每周运动4小时

芬兰的一份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相比不运动的人,每天运动35分钟或每周进行4小时运动的人,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0%。

第2招:少吃快餐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用了15年时间,访问了位年轻人,发现他们中每周吃两次快餐以上的人,体重增长得更快。而过度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第3招:多吃粗粮

粗粮中含有的丰富的膳食纤维,能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而且,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使体内的有毒物质更快排出,所以平时可以多吃。

第4招:减轻压力

在高压状态下,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以致出现胃口大开、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糖升高等现象,所以平时要学会调节心情,释放压力。

第5招:睡够觉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糖尿病中心的莱恩·马拉夫博士介绍,糖尿病和睡眠问题是可以相互影响的,糖尿病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而长期睡眠障碍也会引发糖尿病。

按压指纹识别







































白癜风公益亲诊
白癜风有哪些类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68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