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驾马车”重科普
几乎每个糖友都知道,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这是由北京协和医学的向红丁教授在90年代首次提出的,重在科普教育。这“五匹马”,让无数的糖友从中获益。
出现新问题
现在我国的糖尿病防治出现了新的问题:并发症高发,就是在血糖控制住的情况下心脑血管、眼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依旧远远高于欧美国家。
问题出在哪里?
忽视了血压、血脂、体重和血粘的控制;它们也是并发症的重要诱因。
新“五驾马车”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大进教授,就基于经典理论,结合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总结出新“五驾马车”,即降压、调脂、控制体重、控制血糖、抗血小板,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重在防治并发症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
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
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这就是新“五驾马车”的重大作用。
一、降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可使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更易发生和进展,使死亡率增加。
标准:血压控制在</80
意义:血压每下降10mmHg,冠心病、脑中风、糖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血管病变及死亡风险下降35%。
二、调脂
血脂紊乱是其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其中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最大。
有冠心病者LDL-C1.8毫摩=""升=""span=""
无冠心病者LDL-C2.6毫摩=""升=""span=""
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正常范围,可使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25~55%,死亡风险下降43%。
三、控制体重
肥胖不仅与2型糖尿病有关,而且还是许多慢性病的源头,如打鼾、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乳腺癌、大肠癌等。因此,体重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是衡量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BMI<24。
控制BMI可以降低死亡率;BMI<22或BMI≥25时,死亡率均升高。BMI在22—24.9这个范围内较为理想。
四、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好坏,主要决定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
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
标准:7%span=""
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病变风险下降30%。
五、抗血小板
简单讲就是降低血粘,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的高凝血状态,从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治疗方法: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用法为:
①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措施。
②有高危心血管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糖尿病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③有中危心血管风险的糖尿病患者,(10年心血管风险在5%~10%)的患者,应根据临床医生的判断来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糖尿病控制指标
(资料与图片源于互联网)
更多糖尿病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7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