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1型和2型,前者的起因是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的起因是胰岛素作用不强(其实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所以胰岛素的效用变小)。
胰岛素是干什么用的?事实上,胰岛素是促进血糖利用的,所以不是糖吃多会导致糖尿病,而是身体没法吸收利用糖,导致血液中高糖。高糖血液的渗透压高了,所以会口渴(身体默认需要更多的水去稀释你的血液);多出来的糖到了尿液中,高糖的尿液渗透压也高,身体默认要尽量把它们排出去,所以就多尿;血液中好端端的糖,身体却吸收利用不了,热量不足身体就默认要多吃,但吃了也照样饿,所以瘦。
这就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口渴多饮、易饥饿而多食,体重减少)。
为什么好端端的,胰岛素会不正常呢?普遍认为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肥胖、烟酒过度、运动过少等均是导致发病的高风险诱因。
传统中医学认为:这是阴虚闹出来的中医学上,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要病位在肺、脾、肾。肺阴虚燥热,所以津液耗损,口渴喜饮;脾阴亏虚而生内热,所以不能好好消化食物,又觉得吃不够;肾阴虚所以固摄作用弱而尿频尿急。但你可别认为没有出现上面的“典型症状”就没问题,要注意的是,只要是血糖过高就算是高风险了。
高血糖很容易最终发展为糖尿病,及早调节血糖才是正道。日常生活中,可用桑叶、菊花等药材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帮助改善阴虚、燥热的体质,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跳过关于糖尿病的那些认识误区~我们常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关于糖尿病的那些认识误区的“大坑”,许多糖友就是对糖尿病这个疾病认识不到位.....
对的,被常规的观念所误导,才导致疾病的进展,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其实正确认识糖尿病才是治疗的第一步!
?“大坑之一”:糖尿病主要是由吃糖或者吃甜食太多造成的其实,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虽然祖国医学对消渴病最早的病因病机论述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认识到,饮食因素只是糖尿病发病的一部分原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过少、肥胖、年龄增加、心理压力等。
?“大坑之二”: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年轻人不可能得糖尿病如今,糖尿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定期体检有助于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及采取早期措施和治疗。糖尿病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倾向于低龄化,我们在门诊经常会见到3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更有许多儿童糖尿病患者。所以“有糖不在年高”,不要再仗着自己年轻就肆无忌惮,糖尿病可能会随时向你“招手”。
?“大坑之三”: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糖或者是主食的摄入这是错误的,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大坑之四”:只要多吃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广大糖友要牢记这一点: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切脱离了饮食控制来谈糖尿病的治疗都是耍流氓!”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大坑之五”: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血糖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血糖过低会则出现低血糖症,而低血糖带来的危害会更为严重。美国著名医学家Cryer教授曾指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所以在降糖的同时我们要严格控制低血糖的发生率。
?“大坑之六”: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现在许多首发糖尿病患者都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单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因为没有症状所以不去做相应的检查,不接受规范治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发症状非一日之甜”,待到各项并发症状出现再去就诊,不单单是自己的身体受苦,还有家庭逐渐变瘪的荷包。所以只要体检发现血糖有升高的苗头就要及时、及早接受正规的筛查和治疗。
小孩白癜风白癜风是否传染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