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湖北省儿医院儿科学系、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全国儿科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高峰论坛今天进入第2天啦,精彩依旧~

傅君芬教授

浙江大医院

DSD-MDT在性发育异常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傅君芬教授从一例“11岁女孩乳房未发育”病例出发,对DSD的诊治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患儿最终确诊为芳香化酶缺乏症。DSD诊治离不开完善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染色体/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及心理评估,但在诊治过程中常有性别判断、检查结果判读、激素替代、外科干预、心理辅导等难点问题。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年初傅教授牵头成立DSD多学科疑难病会诊团队(MDT),主体科室为内分泌科、泌尿外科,支撑科室为遗传学科、心理学科、儿童及青少年妇科、超声影像学科、肿瘤外科。制定会诊制度,完善流程,创建了一站式诊疗模式。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就诊患者在经过规范的疑诊DSD评估、一线评估(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等)、二线评估(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HCG激发试验、LHRH激发试验、ACTH激发试验、基因检测、性腺活检、心理评估等)后,仍存在诊断和治疗困难,则可启动DSDMDT,对DSD患儿进行精确的评估。

主持专家

何玺玉教授

军医院

陆炜教授

医院

巩纯秀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

性发育异常(DSD)患儿性别心理相关研究

性别角色(GR)指与性别相关的行为,具有性别二态性的特征,是一种“社会性别”,性别角色与自身生理性别不一定相符。性别认同(GI)包括认知和情感两部分,如对自身性别的满意感。性取向(SO)指性层面的偏好方向(如异性、双性或同性),包括性行为、性幻想和性吸引,通常在青春期之后表现出来。性认同(SI)指个体性别认同和性取向的结合。性别焦虑(GD)指因个体性别与身体发育不一致导致不满意,或对自己生物学性别不满意。国外研究估计2~10%男孩和5~10%女孩的行为异于生后性别。巩纯秀教授结合多个国内外DSD心理相关研究结果,对DSD治疗后的心理、QoL变化做了详细讲解,目前国内研究表明DSD患者治疗后暂不存在性别焦虑的迹象,说明以病因诊断、性腺功能为主的性别分配是比较合理的。

主持专家

李堂教授

医院

李燕虹教授

医院

张璧涛教授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甲亢眼病的诊疗新进展

20%Graves病成人患者可伴有甲亢眼病(GO),如果接受治疗18个月内没出现GO,则之后不会发展为GO。大部分轻度GO患者在18个月内可自发减轻。参考EUGOGO的GO严重程度评估可分为以下几度:轻度,患者GO症状仅对日常生活有轻微影响,无需免疫抑制或外科治疗;中重度,未威胁患者视力,但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需考虑免疫抑制或外科干预;威胁视力GO(DON),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性视神经病变和/或角膜破裂。药物治疗可采用糖皮质激素、麦考酚酯、利妥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剂。外科治疗可采用眼眶骨减压、斜视手术、眼睑手术(包括睑缘成形术)或其他重建手术。尽管儿童/青少年Graves眼病多不严重,但儿科医生应了解预防检测、合理监测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方法以及可用的治疗方法。GO的管理离不开现代的多学科团队,包括儿科、眼科、放射科/核医学、免疫学、以及甲状腺外受累的其他领域专家。

主持专家

卫海燕教授

医院

梁立阳教授

中医院

罗小平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出麒制胜,麟动人生”——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

低磷性佝偻病是一组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肾脏排磷增多,引起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骨骼矿化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畸率,其中最常见的是X连锁显性遗传性佝偻病(XL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其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阻断FGF23的过多产生成为治疗XLH的新靶点。XLH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约为3.9~5.0/10万。XLH在儿童中主要累及骨骼系统(如鸡胸、串珠肋、手镯征等)、肌肉组织(肌肉无力等)、牙齿发育异常(牙质差、牙痛等)。XLH治疗的根本目标为纠正和改善佝偻病或骨软化症、放射学异常和骨骼畸形,除磷酸盐和活性维生素D等常规治疗,还可应用布罗索尤单抗治疗。布罗索尤单抗为FGF23人源单抗,可通过直接与FGF23结合从而抑制下游信号通路,增加肾脏重吸收磷及血清活性维生素D水平,最终改善骨骼矿化和减少骨骼疾病。

主持专家

傅君芬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医院

朱岷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医院

罗飞宏教授

医院

非CAH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诊治进展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I)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障碍,由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PAI)或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缺陷导致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所致,临床表现可限于糖皮质激素缺乏,也可伴随盐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雄激素缺乏症状。慢性PAI儿童可出隐匿的非特异性症状,如全身不适、疲劳、虚弱、厌食等,症状的模糊性常导致延迟诊断。皮肤、乳晕、生殖器、腋窝等处的色素沉着是90%受累儿童PAI最显著的线索。实验室检查可采用皮质醇、ACTH、盐皮质激素状等静态检测,以及短期ACTH刺激试验、ACTH分泌能力测定等动态检测。一旦确认需尽早治疗,推荐携带“类固醇紧急识别卡”,并在家中配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此外,应避免使用长效合成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保证合适的剂量以防治疗不足或过度,并重视对患者及患者父母的教育。治疗目标为维持生理水和电解质平衡,以及达到正常的生理和青春期生长。

主持专家

陈少科教授

广西医院

朱岷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类固醇急性调节蛋白(StAR)缺乏症即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最严重的类固醇合成障碍,缺乏所有类固醇激素(糖、盐、性激素),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双击损伤机制,对各种器官细胞的损伤具有差异性。86%类固醇生成是StAR依赖性,StAR异常时86%类固醇生成能力丧失,即一次打击;代尝性ACTH(LH)增加,脂滴中胆固醇酯的积累,胆固醇自氧化产物导致物理损伤和化学损伤,类固醇生成能力完全丧失,即二次打击。根据临床表现、StAR基因突变类型、残余酶活性,将LCAH分为经典型和非经典型。临床诊断时需与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缺乏症、类固醇生成因子-1缺乏症、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症(FDG)、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AHC)等相鉴别。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青春期诱导及性激素替代为主。

主持专家

杨玉教授

江西省医院

李利教授

医院

梁雁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少见类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几例非经典型CAH的诊断

CAH是由于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中酶缺陷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疾病特征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高雄激素血症。CAH可分为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11β-羟化酶缺乏症(11β-OHD)、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乏症(17-OHD)、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3β-HSD缺乏症)、先天性类脂质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LCAH)、P氧化还原酶缺乏症(PORD)、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缺乏症(Pcc缺乏症)。CAH临床表现及分型较为复杂,仅依靠症状、体征及生长检查等难以确诊分型,且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基因检测是常规检查较好的验证和补充,可为CAH诊断分型、遗传咨询等提供明确的依据。梁雁教授结合2例“21-羟化酶缺乏症”、1例“11β-羟化酶缺乏症”、1例“3β-HSD缺陷症”、1例“PORD”、1例“LCAH”病例对多种类型CAH临床诊断思路进行了细致剖析。

主持专家

罗小平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侯凌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从研究看GnRHa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是我国关于中枢性性早熟(CPP)的首个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共入组名患儿,接受96周治疗并随访4周,以评价亮丙瑞林治疗CPP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硬结(42%)、阴道出血(21%),大部分不良反应为轻中度;83.5%的女性患儿Tanner分期后退或未进展。与基线相比,治疗96周后峰值LH和FSH、性激素水平、骨龄/实际年龄比值下降,预测成年身高升高。研究表明亮丙瑞林安全范围广,维持剂量可由30~90μg/kg/4w扩展至30~μg/kg/4w。但CPP诊疗过程中尚有很多疑难问题,如GnRHa治疗与否的判定、停药时机、疗效评估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数据。此外,现有数据表明GnRHa长期应用不影响女孩的生殖功能、BMI-SDS,不良反应罕见,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10~15%,未见QT间期延长及垂体卒中在儿童中的报道。

主持专家

罗小平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罗飞宏教授

医院

糖尿病治疗新技术进展介绍

人工胰腺系统由动态葡萄糖监测、输注套件及算法(基于探头的测量值决定最佳的胰岛素注射剂量)构成,未来发展方向为实现全自动闭环系统,全天24小时自动化个性化基础胰岛素给药,全天根据用餐自动输注大剂量,可实现自动低血糖暂停输注、预先低血糖暂停输注、自动调整基础剂量、自动调整大剂量输注。目前已发展到混合闭环系统,可有效降低HbA1C(7.0%),减少血糖波动,并增加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70%)。TIR指24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mmol/L)的时间所占百分比,可更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是糖化血红蛋白的重要补充。此外,新一代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GuardianConnect可帮助患者提高TIR时间,而新一代人工胰腺MiniMedG能够自动调整校准大剂量,并进一步提升TIR时间。

主持专家

罗小平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罗飞宏教授

医院

一生的选择——浅谈中国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管理及治疗

我国儿童及青少年T1DM患者数量居全球第四位,每年新发病例数也居世界前列,而且面临血糖达标率低、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应用强化治疗方案比例低的现状,血糖管理相较于成人更不易控制。T1DM患儿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需要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目前治疗模式主要为每日多次注射和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有研究表明,儿童及青少年T1DM使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HbA1c水平更低,低血糖发生率也更低;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儿童及青少年T1DM可有效控制HbA1c,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并降低BMIz-评分。此外,胰岛素类似物也可用于胰岛素泵治疗T1DM患儿,与短效人胰岛素相比,控制餐后血糖更好,血糖达标时间更短,用量也更少,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主持专家

罗小平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侯凌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单基因型糖尿病与糖尿病相关综合征

单基因型糖尿病(MDM)是由单个基因变异所致的糖尿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1~5%,是由于β细胞发育、功能发挥或胰岛素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单个基因中1个或多个变异导致的异质性疾病。据文献报道,约90%以上的MDM都被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超过70%的MDM没有得到个体化精准治疗,严重影响了MD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青少年起病的成人糖尿病(MODY)是最常见的MDM,其他还有新生儿糖尿病(NDM)、线粒体基因变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糖尿病相关遗传综合征指糖尿病可能不是其主要表现的遗传综合征,而是伴发糖尿病,如与严重早发性肥胖相关的遗传综合征(PWS、Alstrom综合征等)、因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综合征(Down综合征、Turner综合征)、与神经障碍有关的疾病(Huntington舞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糖尿病相关综合征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侯凌教授结合多个病例对MDM及糖尿病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进行了详细介绍。

主持专家

苏喆教授

深圳市医院

PhilipeBackeljauw

教授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

Turner综合征的临床诊疗

Turner综合征(TS)指完全或部分第二条性染色体缺陷(嵌合体),伴有一项或多项临床表征:生长受损、性腺发育不良、其他典型的临床表征。以下情况不是Turner综合征:女性X染色体长臂远端小片段缺失(Xp22.33);女性短臂远端至末端(Xq24)的缺失,如46,XX,del(q24);女性X染色体短臂等臂,如46,X,idic(X)(q24);男性表型的X染色体异常;女性X染色体缺失嵌合小于5%的细胞占比,且年龄大于50周岁。Turner综合征的生长有以下特点:轻微IUGR,婴儿期生长缓慢,儿童期生长不佳,无青春期生长突增,青春后期生长延长。GH治疗可使大多数TS患儿的身高正常化,且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平均成人身高比对照增加约1cm/治疗年。此外,大多数TS患者需要激素替代疗法(HRT),诱导青春期并维持第二性征,改善BMD并达到正常峰值骨量,使子宫生长正常化,并避免雌激素缺乏的其他后果。

主持专家

张惠文教授

上海交通大医院

吴薇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浅谈骨龄超前

骨龄是依据骨骼发育成熟的规律以月或年来表示骨骼的年龄,多种因素会影响骨骼生长,如GH、甲状腺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瘦素等“宏观”因素,IHH/PTHrP信号通路、GH/IGF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FGF信号通路等“微观”因素。从临床角度看,骨龄超前可由内分泌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早熟、肾上腺功能早现、卵巢肿瘤等)、营养因素(肥胖)、综合征(McCune-Albright综合征、Sotos综合征等)、药物及其他因素(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导致。吴薇教授结合3例临床病例详细系统地介绍了表现为性早熟的骨龄超前,患者最终分别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快进展型、Turner综合征合并中枢性性早熟、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合并性早熟。此外,吴薇教授还介绍了“小众”的骨龄超前——因过度生长的综合征导致的骨龄超前,并结合病例对Sotos综合征、ACAN基因突变进行了详细介绍。骨龄超前是一个动态概念,需定期监测骨龄变化,临床上骨龄超前不一定等于性早熟,也不一定等于矮身材。对于不明原因骨龄超前患者需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选择相应的遗传检测技术明确诊断。

主持专家

姚辉教授

武汉医院

曾春华教授

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应艳琴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进展

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最常见的印迹基因异常所致遗传代谢病,临床表现为随时间改变的体貌特征及饮食营养等问题,可有肌力和肌张力、神经精神发育、性腺发育等异常。PWS治疗包括饮食行为与营养管理,GH治疗,性腺发育不良及青春期发育问题的处理,其他内分泌问题等。年美国FDA批准GH用于PWS。GH治疗不仅可改善PWS身高,早期治疗还可改善其运动、肥胖以及精神发育等问题,对于成年患者GH治疗可改善其糖脂代谢。但严重肥胖、未控制糖尿病、未控制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活动性肿瘤、活动性精神病等禁用GH。此外也可采用性激素治疗,但目前尚无PWS性激素治疗的共识/指南,女性性激素的替代治疗可根据性发育水平、激素水平及社会要求等进行。PWS患儿死亡率高,死亡高危因素有: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在孕16~20周,羊水脱落细胞的甲基化可用于产前诊断,胎盘绒毛等组织不推荐将其用于产前诊断。

主持专家

谢理玲教授

江西省医院

叶枫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一例矮小症病例分享

患儿男,12岁2月,因生长落后伴血糖升高4年余就诊。4年来生长缓慢,近2年身高增长约3cm,智力正常。年体检发现血糖升高(餐后2h血糖17mmol/L),长期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年复查HbA1C6.3%,空腹血糖5.61mmol/L。2月龄时诊断为“法洛四联症(TOF)”,并先后于2岁及5岁时行TOF姑息性手术、根治术;6岁时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长期口服优甲乐治疗。叶枫教授结合入院后细致的体检、完善的辅助检查,该患儿确诊为18q缺失综合征,考虑与GATA6杂合缺失有关。

18q缺失综合征基因型形式多样,表型变化很大,没有统一的临床表现。GATA6基因位于染色体18q11.2,目前研究发现GATA6突变会导致患者胰腺发育不全、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发育障碍、神经认知异常及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

主持专家

孙妍教授

医院

亚洲遗传代谢病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名誉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儿科学系主任、本次大会主席罗小平教授致闭幕词,我们国家目前已取得抗疫的决定性胜利,但还需要继续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医院欢庆周年大好日子。在这么一个特殊时期,我们如约在江城武汉举办这一年一度的全国儿科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高峰论坛会议,两天的会议内容丰富多彩,共有18场学术讲座,11场专题研讨会,内容涵盖性发育异常、性早熟、甲状腺、肾上腺、肥胖等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既有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也有临床病例分享,最先进的基因治疗技术介绍。除国内的专家讲者外,我们还邀请到3位美国知名专家、1位来自德国的国际内分泌遗传代谢领域知名专家以及来自香港的学术大咖,而参会人员除线上2万5千人观看外,线下现场也有多位同道参会。再次感谢全国同道对武汉的鼎力支持和深情厚谊,感谢大家的参与,感谢大会的所有讲者、主持嘉宾,也感谢线上的听众、线下的参会同道,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让我们共同期待年再聚会!

由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湖北省儿医院儿科学系、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全国儿科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高峰论坛会议报道圆满结束了,感谢各位老师对儿童内分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72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