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张叔患糖尿病已经10多年了,由于缺乏专业的控糖知识,血糖控制得比较差。入冬之后,随着天气转冷干燥,他的下肢皮肤经常出现干燥瘙痒、脱屑的情况,张叔总是忍不住用手去挠,留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伤口。想到往年也出现过类似情况,但很快便会自愈,张叔也就没有特别注意,但没想到,一个多月过去了,伤口不仅没有愈合,脚后跟还出现了皲裂,甚至出现了浮肿、灼烧感,疼到不敢走路。

在医院就诊时,共同照护卫教师发现张叔的脚后跟已经有发黑、腐烂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造成糖尿病足。通过对张叔进行七项行为评估,共同照护卫教师着重强调了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的重要性及方法。卫教师告诉张叔:天气变冷,很多人的皮肤都会变得干燥、脱屑发痒;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使得皮肤黏膜常处于慢性脱水、缺氧和营养不良的状态,皮脂腺、汗腺分泌异常,体表干燥、皮肤弹性差,从而降低皮肤抵抗力,并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最终引起皮肤瘙痒。

除此之外,当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排出尿素的能力减弱,导致尿素在体内蓄积。过多的尿素会从汗腺排出,也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这时候首先切忌搔抓,因为糖尿病病人血糖本身很高,血管病变使营养物质往组织细胞供应时会发生障碍,这样组织细胞因为缺乏足够的能量使自身修复能力降低,受伤的部位就会变得难以愈合,很容易引发感染,甚至造成糖尿病足。

之后,卫教师说:皮肤瘙痒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到40%,分为全身性瘙痒与局限性瘙痒。通常发生在下肢和会阴等部位,发作时患者奇痒难忍,苦不堪言。

当糖尿病患者感觉皮肤瘙痒时,医院进行血、尿及肾功的检查,寻找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和饮食的调整,控制好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生活中,尤其是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患者多补水。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多喝白开水,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以改善皮肤营养状况,增加皮肤弹性,减少刺激。

2、加强润肤护理。在寒冷的冬季,洗澡不要太频繁,洗澡时水也不能过热,一般一周1~2次即可,水温37℃~40℃为宜。避免搓洗,忌用碱性浴皂,沐浴后擦干皮肤,立即涂上护肤品。

3、减少刺激。如日常适宜穿柔软、全棉的内衣、内裤,避免使用化纤、混纺布料的内衣裤、毛巾、袜子等。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吸烟、饮酒,以及进食辛辣、刺激食物。

4、及时就医。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破口,不要使用含激素(如复方地塞米松软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的外用药进行涂抹,需及时到院就诊,及早控制,避免恶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7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