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血压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二者的治疗方案不同:原发性高血压以降压药治疗为主;而继发性高血压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首次发现高血压后,不要着急吃药,应该做进一步检查,以判断属于哪一种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一种,肾动脉彩超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肾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后引起的肾脏大小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另外,主动脉狭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高血压也可以通过彩超、CT等检查予以诊断。
定期的彩超检查可以动态监测各脏器病变的程度,及时、合理地治疗,避免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中风、心衰、尿毒症等。
2.糖尿病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糖尿病的本质是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不仅存在微血管病变,同时还有大血管病变,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如果糖尿病病程较长,特别是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极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并可加速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合理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可同时利用彩超的积极检测为健康保驾护航,如进行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泌尿系彩超、双下肢动脉彩超等检查,以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早治疗并发症。
3.高血脂
发现血脂异常需进行心脏、腹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了解高脂血症是否已经引起相应脏器的损害。当出现下肢冰冷、疼痛或间歇性跛行时还需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以了解下肢动脉的供血情况,判断有无动脉缺血。
高脂血症可以引起脂肪肝,脂肪在肝细胞内大量堆积时,就会引起脂肪肝。一般患者可以毫无症状,往往在体检时才发现有脂肪肝;中、重度脂肪肝可有明显症状,如肝区不适等,甚至还会引起肝功能异常。目前,脂肪肝的诊断主要靠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高,还可以评估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是目前最简便、无创、经济的方法。
4.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供应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出现病变所引起的。由于冠状动脉管径很小,而且心脏在不停地运动,因此做心脏彩超不可能清楚地看到这条血管里面是否发生了病变,故心脏彩超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但彩超可检出因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节段性室壁运动不良,在整体水平上评价心功能,可以判断预后,指导治疗。超声心动图主要用于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如各心腔大小、室壁厚度、室壁活动,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总之,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是目前冠心病最普遍的两种检查手段,具有简单、快捷、无创的优点,价值不容忽视。
5.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造成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颈部血管彩超对颈椎病的分型诊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伴有头晕的患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可清楚地观察椎动脉有无狭窄、走行是否迂曲、椎动脉血流速度有无降低、阻力指数是否增高等,从而判断头晕是与颈部血管的病变有关,还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6.慢性肝病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慢性肝病发展的“三步曲”,如何在早期阶段阻断其发展呢?定期进行彩超检查,结合肝功能、甲胎蛋白等实验室的指标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是至关重要的。彩超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慢性肝病的病情进展,为临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并尽早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如肝癌等。彩超检查所提示的这些信息对判断肝脏的病变程度及是否已发展为肝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系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病变进展缓慢,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病。慢性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居多,男性多见。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早期可有乏力、疲倦、腰部疼痛、食欲不振的情况,水肿可有可无,不严重,有的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伴轻度尿检异常,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后肾功能出现恶化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升高等),进入尿毒症期。
彩超检查可以判断慢性肾病的发展阶段,如在慢性肾病早期,肾脏大小尚正常,包膜较光滑,肾实质、肾窦回声以及肾脏血流大致正常;而慢性肾病至晚期,肾脏明显萎缩,包膜不光滑,肾实质变薄增强不均,甚至与肾窦分界不清,肾内血流稀疏,血流阻力增高。因此,定期进行彩超检查,结合肾功能、尿常规等实验室的指标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是至关重要的。
8.肿瘤患者
当前,公众对癌症的防治知识缺乏了解、防癌意识淡薄,导致80%以上的癌症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要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靠的是我们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定期的健康检查。彩超在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彩超检查比较敏感的,如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
另外,彩超检查可对肿瘤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疗效的评估,并作为动态监测、随访复查的工具。彩超检查可观察病灶有无复发、是否伴有其他脏器转移、周边淋巴结有无肿大、病灶周围血管有无损伤等,为制定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方案提供有临床价值的参考依据。
9.动脉粥样硬化
该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更多见,血脂异常、血压增高、糖尿病、吸烟均为本病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广泛,可累及全身,若主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弹性降低,足以影响全身血流的调节,加重心脏的负担,严重者则形成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严重者可致心肌梗死或心肌纤维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血管意外、脑萎缩。肾动脉硬化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肾萎缩,严重者肾衰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时由于供血不足可至下肢发凉、麻木、行走时疼痛,如动脉管腔完全闭塞则可出现坏疽。
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进行颈部血管、腹部大血管、下肢动脉及心脏的彩超检查,对有顽固性高血压者还应进行双肾动脉彩超检查,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并及早发现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尽早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便宜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5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