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郭立新教授专访编者按: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重要措施。但是,因担忧注射不良反应等多种原因,患者对胰岛素治疗接受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其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会议(CDS)上,针对中国胰岛素治疗现状、胰岛素治疗原则以及胰岛素给药方法等问题,医院郭立新教授接受了《国际糖尿病》记者的采访,与我们分享其临床经验与学术观点。

中国胰岛素治疗现状及与国外差距

众所周知,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胰岛素的发现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是维持生命所必需。对于2型糖尿病,在很多情况下,如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不达标时,也需胰岛素治疗。此外,妊娠糖尿病及继发性糖尿病等也需坚持胰岛素治疗。

  目前,中国胰岛素治疗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胰岛素治疗应用延迟。很多患者长期口服降糖药治疗不达标,未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第二,胰岛素滥用问题。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无需胰岛素治疗,仅需口服降糖药及生活方式干预即可良好控制血糖,却在应用胰岛素,在这些人群存在着胰岛素滥用问题。第三,胰岛素应用时间以及选择的剂型及剂量有问题。第四,有些人认为接受胰岛素治疗后不再需要生活方式干预,随意进餐或进食甜食,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加剧。第五,在注射胰岛素期间,有些患者未定期进行皮肤检查、未轮换注射部位、未及时更换针头。上述问题均导致胰岛素治疗受限而无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期间未考虑其他因素如生活方式、情绪及应激、合并用药等因素对胰岛素降糖效果的影响。这些都是在应用胰岛素期间需要   与国外相比,中国胰岛素治疗的规范治疗率较低。除上述起始应用较晚外,还存在很多需要强化治疗者未强化治疗、剂量调整不规范等问题。很多患者未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应用剂量,导致虽然很多患者在进行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达标率却低于国外先进国家。

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重要原则

中国1型糖尿病接受规范治疗的人数较少。与国外相比,中国使用每天四针注射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患者较少,不足30%,这使得很多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欠佳,血糖波动幅度较大,并发症出现较早,严重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规范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应用势在必行。因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责成1型糖尿病学组制定了《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需坚持的原则包括:第一,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的饮食及运动;第二,尽可能采取基础+餐时的强化治疗方案,既补充基础胰岛素,又补充餐时胰岛素。一般可选择三餐短效或速效胰岛素+长效/中效胰岛素作补充,有条件者必要时可选择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妊娠期及儿童生长发育期胰岛素治疗时可适当增大胰岛素应用剂量,以放宽饮食摄入的限制。1型糖尿病的特殊时期如“蜜月期”、脆性糖尿病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应格外小心,有条件者可选用速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能有助于使血糖控制更平稳,有条件者还可考虑选择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此外,良好的胰岛素治疗配合血糖监测,才能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胰岛素给药方法最新进展

胰岛素给药方法很多,曾经尝试过鼻腔给药、口腔给药、肠道给药,甚至还有吸入型胰岛素及口服胰岛素。但是,目前这些给药方法均未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因此,透皮注射技术依然是胰岛素应用的主流。这种注射包括普通胰岛素笔或注射器注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无针胰岛素注射及微针注射,均需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继而通过皮下弥散、吸收,发挥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在上述注射方法中,传统胰岛素笔因患者对针头的恐惧会降低了治疗依从性,而新近研发的无针弥散注射及微针注射则可减少疼痛、更易于患者接受并提高治疗依从性,目前也有国人的相关数据显示其具有更加良好的血糖控制,注射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进而改善预后。

相关阅读

?贾伟平:推行基层糖尿病分级诊疗,助力中国糖尿病防控事业

?日本学者谈胰岛素分泌受损机制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ADA杰出成就奖得主谈饥饿:少吃一点,健康多多

?姬秋和: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6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