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再不注意,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就来了!
从一个事例说起,李阿姨65岁,患有糖尿病13年了。近半年来她经常感觉全身肌肉无力、腰酸背痛,认为人老了就那样。
前几天李阿姨不小心摔倒在卫生间,腿疼站医院,经拍片检查发现她的腿部出现了“股骨颈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后经骨密度检查证实李阿姨患有“骨质疏松”。
医生诊断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和股骨颈骨折。
一般人知道风湿病发生骨质疏松常见,其实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也十分常见,在股骨颈骨折和椎骨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中,约有1/3病人患有糖尿病。而且对老年患者的危害可以说是非常大,一个骨质疏松,一次摔倒,一生完完。
那么作为普通糖尿病患者怎样才能能知道自己患没患骨质疏松?需要怎样预防?以及怎样治疗呢?
1.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并发骨质疏松?
我们对下雨有经验,雨下的合适,滋润万物,下的大了泥沙俱下,甚者催毁所有;同样道理,血糖合适让人精力充沛,血糖高了就有大量尿糖合着大量尿排出,除了尿糖还携带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泥沙俱下”。
糖尿病患者容易高发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糖尿病除了存在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也会引起钙质等微量元素流失和骨代谢的异常。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的症状,而大量的钙、磷矿物质就会随着尿液排除体外,如果此时未能及时必要的钙剂补充,就会造成患者的“钙负平衡”,继而引发一系列的激素水平变化,导致溶骨作用增强,最终致使骨质脱钙、骨量减低、骨质疏松的发生。
同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活性维生素D水平常常明显减低,这会影响钙、磷等矿物质在肠道的吸收。2型糖尿病所特有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对于骨骼的破坏更是雪上加霜,它会影响蛋白质的正常代谢,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再者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又影响骨的血液供应,不利于骨的重建。
此外糖尿病还影响其他激素分泌水平,如早绝经、雌激素水平低、甲状腺功能异常,再不注意服用一些导致钙丢失的药物,就更进一步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2.骨质疏松会造成哪些后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常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女性。
我们人体的骨骼组织是由两部分组成:形成骨基质的胶原等蛋白质,和以钙、磷化合物为主的骨盐,骨盐沉积在骨基质上构成骨骼。
健康骨骼一直保持着“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可能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骨病。
当“骨形成”的速度跟不上“骨吸收”,骨骼中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就会引起骨质疏松症,使得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就大大增加。
骨质疏松症常常发生在人们不自知时,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病人常无症状,等感到腰酸背疼、腰弯驼背、身高变矮也不一定知道发生了骨质疏松,等到稍遇外力即发生脆性骨折时,已经晚了。更甚者只知治疗骨折,一而再,再二三的发生骨折。
3.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有什么表现?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从而易发生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主要有三大临床症状,一个就是疼痛,第二个是脊柱变形,第三个是易发生脆性骨折。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病史较长的老年糖尿病人,在疾病早期,病人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驼背畸形、身高变矮、四肢无力、小腿抽筋。而糖尿病患者一方面感觉减退,另一方面血糖控制差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即使发生了骨质疏松也感觉不到,也在忙着应付着各种各样并发症,容易忽略骨质疏松的“小症状”,等到严重出现自发性骨折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挤压、跌倒等情况)骨折。
其他如症状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呼吸功能下降症状。
4.糖尿病骨质疏松需要怎样防治?
一靠意识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在前;二靠体检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三靠规范用药定期复查。
具体来说首先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时,治疗糖尿病需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糖尿病病情控制稳定,也就解除了骨质疏松的重大诱因。
1.血糖达标。
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尿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因此积极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鉴于胰岛素在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议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尽可能地采用胰岛素治疗,避免使用可引起骨质疏松的降糖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
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
2.饮食上注意补充富钙食品。
糖尿病常规食谱中的钙、镁、锌含量明显不足。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营养均衡,不能过度节食,平时应多吃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等奶制品、富含钙质的蔬菜、豆类以及鱼虾、虾皮、海带、紫菜、白菜、油菜等。这是预防、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前提和基础。
3.有效晒太阳。
多晒晒太阳,选择在气温合适的午后太阳直接照射皮肤,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坚持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日光照射可以有效地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
4.坚持做有氧运动。
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不仅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还可以促进钙质在骨骼中的沉积,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及机体平衡协调能力,有助于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预防跌倒。
5.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糖尿病患者必须戒除一切不利于骨骼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大量饮咖啡、浓茶等。
6.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饮食和晒太阳有利于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但对糖尿病病友的需要还是远远不够的。每天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钙剂和维生素D主要用于弥补因饮食结构不合理或日照不足所致的钙和维生素D缺乏。
7.根据骨质疏松的程度到专科进行针对性的抗骨质疏松松治疗如磷酸盐制剂、鲑鱼降钙素、雌激素调节剂、甲状旁腺素、及中成药物等。
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对于2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应首先选择二甲双胍,如有必要可加用磺脲类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研究人员表示,严格的HbA1c目标应该避免以预防低血糖、跌倒和骨折。胰岛素也应小心使用以避免低血糖。临床医生应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坎格列净,两者都与骨折风险增加相关。
另一方面,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监测不应因为2型糖尿病的存在而改变。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