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失效了?
不少病龄5年以上的糖友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开始服药时,血糖控制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降糖药的效果越来越差。不少糖友因此病急乱投医,擅自增加药量、甚至换药,反而造成了更严重的不良后果。加速了胰岛的衰竭,产生了严重的并发症,有不少糖友因此住院。
药效变差究竟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应对?
药效变差的三个原因
1、胰岛功能变差
胰岛素促泌剂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之初,胰岛功能就已经下降了近50%,以后每年还会衰减5%;胰岛素的分泌越来越少,就导致这类药物的降糖效果越来越差了。
2、药物的“继发性失效”
还有一些糖友属于“继发性无效”,一般糖友在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开始的时候降糖效果很好,但是经过数月或者数年之后疗效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哪怕将药量用到最大,血糖仍然控制不好,这就称为磺脲类降糖药的继发性失效。
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为每年5%~15%,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5年,将有大约30%~40%的患者发生继发性失效。
3、长期单一用药
很多糖友还在应用传统的2型糖尿病阶梯模式,但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糖会逐渐升高。这时如果还是单一用药,可能就会造成效果越来越差。
胰岛素促泌剂容易“失效”
容易失效的药物主要是胰岛素促泌剂,这与它们的降糖原理有密切关系。胰岛素促泌剂,简单理解就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目前分为磺脲类、格列奈类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类等三大类,主要代表药物如下。
磺脲类药物:优降糖、消渴丸、达美康、糖适平
格列奈类药物:诺和龙、唐力
抑制剂类药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
如何应对药物“失效”?1、先评估胰岛功能
最好的办法是先去评估患者的胰岛功能,到医院做个C肽测试。通过测定患者血液中C肽的水平,可以判断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如果胰岛功能还存在,可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后还可以继续使用降糖药。如果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甚至完全衰竭,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2、胰岛功能存在:口服药+胰岛素对于胰岛β细胞还有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磺脲类药物+基础胰岛素的治疗方法。
如果发现降糖药失效时,血糖较高,应及时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达到迅速控制血糖,减轻糖毒性,而且还能保护残留的胰岛功能。
3、胰岛功能丧失:胰岛素如果病情已经发展到胰岛功能完全衰竭或是三联治疗失效时,糖友就要选用胰岛素多次注射了。
提示:糖友在用药期间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调整用药或是使用胰岛素,一定不要拖延,以免病情恶化。
如何避免药物“失效”?1、及时联合用药一旦发现磺脲类降糖药效果变差时就应该及早救助医生,而不是自行加大药量。在医生帮助下可以联合使用其它口服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
一方面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血糖,还可以减轻磺脲类降糖药引起的体重增加,像一些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继发性失效,在联合用药之后失效的情况有可能会慢慢缓解甚至有的药效又恢复。
2、保持血糖稳定长期高血糖的“糖毒性”,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发现了高血糖就要积极治疗,一定要及早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早一天解除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就能早一天保护胰岛β细胞,从而延缓其衰竭,避免药物失效。
严格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科学运动,规律作息等,都是降糖控糖的必要防治措施。
3、定期测血糖有些糖友虽然连续服药数年,但可谓是“佛系控糖”,监测血糖不规律、看心情。最后并发症出来了,一查血糖都是10点多,这才知道原来服用的药物早已经失效,一直处于高血糖状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7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