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http://pf.39.net/bdfyy/zqbdf/141124/4522869.html
患者朋友注意了!看看你的糖尿病是怎样来的。

中医认为:引起消渴症有两大条件!

一是:喝酒肥甘过度。

解释一下,“肥”指的是高蛋白高脂肪的生活食品;“甘”指的是甜食(包括蔬菜),过度,就是指我们的生活习惯,不能够有规律地摄取食物。这种“过度”行为就引发中医里说的“食火”。

二是:情志郁结。

情志(只有中医才这样称)它包括人的精神、思想、意识、知觉、运动;郁结就是长时间积压在内心深处,而自己又不愿告知与人,就生闷气,中医中称为“肝火”(俗称“窝火”)。

在“中焦”(肝脾)处,上述两火聚齐就产生内热,会致使“上焦”(心肺)产生肺热,肺热产生后,人就思饮(中医称为“肺燥津枯”,这里津指唾液),造成“多饮”(即中医里的“上消”),而越饮越解不了渴,这时去看医生,有经验的中医生给患者开出的药方多是解肺热的。

然而,普通患者不懂这些病理知识,多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咎于天气等,就不去理会它,长时间不理会它,内热进而向下传递到“中焦”(肝脾),伤及胃部,造成中医里说的“胃燥津伤”,继而“脾阴虚耗”,然后现糖尿病的第二大症状“多吃”(即中医里的“中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呢?

举例说吧,正常人吃一顿饭,胃的消化时间是—4个小时。如果这时中焦出现燥热(就像在胃的下边架上一个火炉),就会加快食物的消化速度,原来需—4小时消化的食物现在就用不了—4个小时,胃就会提早产生饥饿感,于是人就要进食,如此一来,食量或进食频率就会增加。

大家都知道,胃消化食物靠的是胃液(又叫草酸),如果食量或进食频率增加,无形中就增加了胃液的分泌量,打乱胃液分泌规律,造成“津伤”。当胃的消化规律紊乱后,进而影响脾脏的正常运转规律,从而造成“脾阴虚耗”。

众所周知,人体的胰脏(中医叫脾脏,俗称“连铁”)的主要作用是:在小肠吸收了消化后的糖类(人体造血用的原材料)之后,分泌出胰岛把糖类运化至肾脏再至骨髓内造血。而人们不规律的进食习惯使得胰脏分泌胰岛的规律被打乱(渐渐胰岛消耗多了,后期就分泌少了,出现虚症,糖尿病诊断结果不就是说胰岛少了吗?)

如果老是这样,胰脏的负担渐而加重,分泌胰岛的功能就渐渐减退、衰竭(糖尿病重患者胰脏就不能分泌胰岛,要靠注射胰岛素,吃降糖药等方式来刺激甚至直接代替胰脏功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71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