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不断进展的,
您知道可分为五期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包括:
控制血糖,
控制血压,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哦!
糖尿病肾病
早期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作者:上海交通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薛勤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和多发的代谢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估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不到10%是1型糖尿病。糖尿病后期可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其中以慢性肾功能衰竭、失明和心脑血管病是主要和严重的并发症。据上海透析移植登记资料统计,糖尿病肾病占患者总数的15%左右,占第三位,但每年以快速度递增。所以,国际糖尿病联盟早在年就将“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命名为“糖尿病与肾病”,由此,让人们重视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糖尿病可由不同途径损害肾脏,这些损害可以累及肾脏所有的结构,但其中只有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有微量蛋白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及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等。其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球的系膜区扩增、基底膜增厚、进而发生肾小球硬化,同时小管上皮细胞肥大、间质细胞增生纤维化。
糖尿病肾病是不断进展的,可分为五期
Ⅰ期 高滤过期: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灌注压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增高,致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此期肾脏病变很轻,一般无法检测。Ⅱ期 无临床症状肾损害期:肾小球滤过率仍高于正常(>ml/min),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运动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休息后可恢复,血压多数正常,但已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Ⅲ期 隐性肾病期或微量白蛋白尿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尿白蛋白排泄率为20~μg/min或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血压开始时正常,后期血压逐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扩增更加明显。Ⅳ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其典型特征是:①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μg/min,或>mg/24h,或尿蛋白定量>0.5g/24h。②高血压:约3/4患者出现高血压。③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血糖和血压升高,而蛋白排泄率不减少,是本病一个特点。④水肿:开始仅清晨眼睑浮肿,后波及全身,下肢、会阴、腰背部更易出现,严重水肿多同时伴有低蛋白血症,甚至可表现浆膜腔积液。Ⅴ期 终末期或肾功能衰竭期:当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增高,其中血肌酐升高超过2.0mg/dl是终末肾病的诊断指标。
尿蛋白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之一,也是主要诊断证据,故应定期查尿微量白蛋白,若在3个月内连续检查2-3次,平均值达到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或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且排除其它可能原因,即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1、控制血糖;2、控制血压;3、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糖尿病肾病的预后与糖尿病病情控制的好坏、严重持续性蛋白尿和肾病的进展程度及糖尿病性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如果这些因素被积极控制,肾功能衰竭可不发生或延迟发生。
专家介绍
(照片由作者提供)
薛勤
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肾脏病及风湿病的临床工作,擅长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炎和各种慢性肾脏病的诊治。曾参与《急诊内科学》、《继发性肾脏病》、《强直性脊柱炎》、《可治性罕见病》和《糖尿病肾病》等著作的编写,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来源:上海交通医院
编辑:黄萌楣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