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柟娉?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20/6113618.html

  近年来,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脂代谢病如何防治,成为重点难题之一。

  年11月12日,第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四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代谢病专委会学术年会数据显示,年全球20~79岁成年人糖尿病的患者达到4.63亿。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是造成死亡、疾病负担,以及医疗卫生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比如卒中、失明、心脏病发作、肾功能衰竭、下肢截肢等。中国也不例外。

  来自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全球最多,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约1.亿,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我国糖尿病血糖控制状况不佳,TIDE(干预疗效评价)研究显示,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年新冠疫情,广东出现的首例死亡病例,其除了有武汉返粤人员接触史外,还有多年糖尿病史。

  那么,我国糖尿病防控趋势究竟如何?广东的发病情况又在呈现怎样的变化?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都健康联盟与美年大健康联合推出“健康中国·健康体检白皮书之糖尿病防控报告”,以期通过健康体检大数据找出答案,并赋能主管部门、疾病防控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广大市民,更好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健康中国的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正式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年6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出台,提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遏制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降低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获审议通过,建议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医疗健康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上述一系列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的密集出台,各路资本都加速涌入大健康领域。依照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到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6万亿,约为年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的2.3倍。

  

  而健康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的背后,则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的剧烈变化,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在这一进程中,以糖尿病为代表的重大慢性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提升,已在成为影响健康中国战略的制约因素。以我国糖尿病健康流行趋势为例,这一“富贵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就处于上升阶段。

  

  为了向我国重大慢性疾病防控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在社会各界、监管及学术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都健康联盟与美年大健康联合推出“健康中国·健康体检白皮书之糖尿病防控报告”。报告旨在通过“体检”大数据分析报告,提高居民对糖尿病健康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从糖尿病目前的发病情况来看,包括中国在内全球防治糖尿病的形势日趋严峻,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在年发布了第8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至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持续增加。年,全球约有4.25亿糖尿病患者,是年患者数量的2.81倍;按照年全球年龄结构进行标化后,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为8.8%。

  

  IDF预计,到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将增加48%,从现在的4.25亿增长到6.29亿。其中非洲、中东和北非、东南亚分别增加%、%、84%,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将增加15%。

  中国糖尿病流行形势尤其严峻。近40年来,在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驱动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作为依据参考后,指出我国至年的糖尿病发病率以达到11.2%,相较年至年的10.4%,和年至年的9.7%有明显提升。

  

  那么在发病率高的情况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糖尿病的定义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糖化血红蛋白≥6.5%,和(或)报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糖尿病前期的定义为:5.6≤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5.7%≤糖化血红蛋白≤6.5%。血糖升高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定义为:空腹血糖≥5.6mmol/L,和(或)糖化血红蛋白≥5.7%,和(或)报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

  在上述诊断标准上,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4大类型。根据WHO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年确定),糖尿病可分为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种类分类:

  A.型糖尿病约占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是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导致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

  B.型糖尿病约占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90%,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亦不明确,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C.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妊娠结束后,血糖一般可恢复正常,但是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D.特殊类型糖尿病是一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相对明确的糖尿病,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感染、罕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同时,全国体检人群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全国糖尿病知晓率(检出糖尿病患者中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比例)为35.41%;全国糖尿病控制率(应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为33.18%。发达地区控制率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

  

  年至年的十年间,广东省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从2.8%飙升至10%。年11月14日,第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广东省市疾控中心当时披露的数据显示,全省糖尿病患者达万人,而临床上已发现13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轻化令人担忧。

  根据上文论述所指出的“超重、肥胖与糖尿病发生高度相关”的论据,广东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也与超重、肥胖增加有关联。根据此前广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报告(年)》显示,广州市1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5.74%。因为脂肪摄入过多,10个广州居民中就有4个是“苹果型身材”(指下肢修长、腹腰浑圆,类似中年男性体型)。

  

  结合超重与肥胖发生率上升的情况,再看近3年的糖尿病数据,情况也不容乐观。首先,据广东卫生统计年鉴,年~年,糖尿病的年轻化仍在发展。年广东省医疗机构的糖尿病患者当中,15-44岁占比已高达13.7%。值得注意的是,年,15-44岁占比也曾一度高达13.6%,年回落至12.9%,但在年又创出新高。

  其次,从近三年广东省医疗机构出院病人疾病构成及转规情况来看,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占比也在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比,年为2.4%,年达到了2.5%,到了年又升至了2.6%。糖尿病的情况也是如此。年广东省医疗机构出院病人当中糖尿病占比达到1.8%,而在年和年占比分别是1.6%和1.7%。

  

  

  随着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大幅攀升。那么从检出的角度来看,全国糖尿病检出率是多少,其与肥胖的相关性有多大,在性别、地域、年龄、季节分布上有何特点?

  对此,年8月28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学术支持的“健康中国·体检大数据糖尿病地图”(简称“地图”),从体检机构大数据角度分析出糖尿病发生的相关特点。

  “健康中国·体验大数据糖尿病地图”数据

  数据来源:主要为全国个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从年4月1日到年3月31日间例血糖资料完整的成人数据(已脱敏)。

  平均年龄42.2±13.4岁,其中男性占52.4%,女性占47.6%。

  通过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和(或)既往糖尿病史等相关标准筛选,得出了以下数据:

  成人糖尿病检出率为9.98%(标化检出率为8.63%),男性为12.29%(标化检出率为10.47%),女性为7.40%(标化检出率6.75%)。

  血糖升高粗检出率为37.41%(标化检出率为33.38%),男性为41.84%(标化检出率37.63%),女性为32.45%(标化检出率29.03%)。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与女性糖尿病、血糖升高检出率均呈现上升趋势,≥70岁后检出率最高。

  另外,上述体检数据还发现,糖尿病与肥胖高度正相关,在分布上呈现“北高南低、男高女低、老高少低、冬高夏低”的特征。

  

  其中总体来看,高纬度地区糖尿病检出率偏高。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的检出率位居全国前两位,均超过15%。而从季节呈现上,冬季糖尿病检出率高与冬季温度低、日照时间短、活动量少、食物摄入多等因素有关。此外,在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之后,空腹血糖出现较明显升高。

  

  

  就目前来看,2型糖尿病患者占据了糖尿病发病患者的绝大多数。包括《柳叶刀》、《新英格兰杂志》、《Diabetes》以及我国糖尿病经典研究“大庆研究”等得出的结论显示,生活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高度相关。

  其中超重(BMI≥24)和肥胖(BMI24≤BMI≤40,BMI≥40.0为重度肥胖)是与糖尿病相关的生活因素中,被提及最多的一项。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8%和18.5%,远高于体重正常的人群(7.6%)。

  

  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中,超重(BMI24.0~27.9)、肥胖(BMI≥28kg)和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或女性腰围≥85cm)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1.0%、24.3%和45.4%,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中相应的患病率(分别为30.7%、11.2%和25.2%)。

  超重和肥胖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基于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inaHealthandNutritionSurvey,CHNS)数据的研究发现,~年间,超重和肥胖是中国糖尿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这二十年间发生的糖尿病患者中,46.8%(约万)是由超重和肥胖导致的。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与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增加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上升迅速。CHN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从13.4%增加至26.4%,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从18.6%增加至37.4%。《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显示,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为32.4%,肥胖率为13.2%。

  另外,根据《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注:心血管病也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年至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从年的22.8%升至30.1%,肥胖率从7.1%升至11.9%。

  国内外研究显示,超重、肥胖和糖尿病关系密切,超重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糖尿病检出率最高的河北与内蒙古,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2%、20.16%,同样位居全国前两位。

  当然,从广东本土情况来看,超重、肥胖的情况也不容忽视。以广东深圳为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深圳市民健康抽样报告》就显示,在多万人次的体检数据(已脱敏),样本中肥胖发生率在年至年,位居健康异常的前三位,其数据分别为28.3%、29%和30%,呈现逐年走高的趋势(制图)。而就性别方面,年前述样本中男性超重(肥胖)占比40%,而样本中女性超重(肥胖)达20%。另外,4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也是超重(肥胖)的高发人群。

  

  又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年Q2广深健康体检白皮书》的数据为例,深圳20.10万人次的体检数据中,肥胖的发生率就已达到30.1%,男性肥胖的发生率达47%,女性肥胖的发生率达26%。

  综合上述数据,由此也可见,糖尿病的发生与超重情况息息相关,因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缓解甚至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目前系糖尿病预防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糖尿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危害及社会负担。年,糖尿病导致全球约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口总数的10.7%;相关医疗支出高达亿美元。年,糖尿病导致中国84万患者死亡,其中约1/3的患者死亡年龄低于60岁。由此可见,糖尿病给世界和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糖尿病如控制不佳,会导致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多种急慢性并发症。

  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慢性并发症。据我国4医院~年的信息系统,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2/3患者有2种以上慢性并发症:以糖尿病肾病患病率最高(30.5%),其次分别为糖尿病神经病变(26.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6.3%)、心血管疾病(24.9%)和脑血管疾病(19.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危害患者健康,也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总经济成本为亿元;农村地区糖尿病经济负担增加。年,糖尿病治疗人群医疗总费用为亿元至亿元;至年间糖尿病治疗人群的年住院总费用和年医疗总费用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5.14%,已超过同期GDP增速。另有研究显示,年,我国糖尿病人均医疗费用.73元。

  而从部分统计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年,我国每年在糖尿病治疗上的相关支出高达多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然而,在这亿元支出中,以口服药和注射胰岛素治疗为主的药物治疗费用仅为多亿元,而支出的“大头”落在了糖尿病并发症与急症处理上,该部分的医疗支出近5亿元。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会使患者遭受长期身心痛苦,较长的治疗周期也会给低收入家庭造成沉重经济负担。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引起治疗中断,最终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为了缓解糖尿病所带来的经济问题,更广泛地推动糖尿病防控工作,美年大健康将与公益合作伙伴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携手,依据“糖尿病地图”,率先在我国糖尿病高发的河北、辽宁、内蒙古三地开展“全民控糖公益行”活动,进行糖尿病筛查、宣传教育及检后管理服务,预计覆盖糖尿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约1万人次。同时,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计划向低收入患者家庭捐赠总价值近50万元的血糖仪。

  

  年最新版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上重磅发布,在本版指南中,结合最新的糖尿病防治相关研究,对很多内容都进行了更新,其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时效性,可以说,不管是相关学科的医疗工作人员,还是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的朋友,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版指南更新。

  在最新版的指南中,主要更新的内容包括对糖尿病流行病学最新数据的更新(我国成年人患病率高达11.2%),糖尿病诊断指标的更新(增加了糖化血红蛋白的诊断指标),增加了糖尿病体重管理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在血糖控制目标中增加了“血糖目标控制时间(TIR)”的概念(增强对血糖减波动性监测);对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选择,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

  

  虽然近年来国外的指南中,对新型降糖药的推荐较多,相关的研究也证明了一些新型降糖药有明确的肾脏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甚至超越二甲双胍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或高危风险的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但在我国的新版诊疗指南中,仍然将二甲双胍作为了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用药,而且如无禁忌的情况下,仍然应当将其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的用药方案中。

  在这次发布的指南中,二甲双胍仍然被作为糖尿病患者初治的首选药物和基础药物推荐,对于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调理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然超过7.0%)的朋友,加用药物时,在没有相关禁忌的情况下,就可以首选二甲双胍来加强血糖控制。

  近年来的多项大型临床研究也证明,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同样也具有较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对于降低体重、降低血压方面,这类药物也有额外的健康获益,因此,对于超重型的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糖尿病患者,这类药物是非常适合的一类降糖药,而在此次的新版指南中指出,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其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而对于慢性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如果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的,可以考虑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

  当然,除了药物使用外,疾病的预防与研究模式正悄然紧随大数据时代发生着变革,医疗大数据的介入在糖尿病诊治及管理中具有深远价值。以年美年大健康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发布《健康中国·体检大数据糖尿病地图》,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数据依据。

  与此同时,医院也在借大数据推进糖尿病的防控。年9月,我国首个Ⅰ型糖尿病智能管理和大数据平台已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揭牌成立,目前该平台不仅收录有各省纳入管理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还涵盖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等指标,同时可以对不同地区的患病人群特点和治疗方案展开比对研究。

  

  美年大健康集团通过大数据,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慢病防控决策提供良好依据,提升群防群治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糖尿病的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糖尿病防治意识,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减少因糖尿病带来的家庭与国家的巨额财政支出做出贡献。其还认为,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希望能够助力提前预警疾病风险,并尽早预防及干预,进而提升糖尿病的早筛、预防和控制率。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71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