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其中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90%。

糖尿病患者往往饱受并发症之苦,有没有可能跟糖尿病和平共处,甚至“逆转”呢?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旦得了就无法治愈,只能吃一辈子药。”这句话一度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铁律”,谁敢宣称自己能够“彻底治愈”糖尿病,那不用多想,必是骗子无疑。

“逆转”≠“治愈”

治愈:是指患者的疾病彻底清除,回到患病前的状态,不但不用服用降糖药,即便高糖高油胡吃海喝,血糖仍能保持正常水平。

逆转:通过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使患者的疾病有所好转,保持着相对健康的状态。不打针、没有服药的前提下,检查糖化血红蛋白、OGTT试验均显示糖代谢与胰岛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糖尿病治疗新技术和新理念持续发展,研究发现:对早期、高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饮食干预,在体重明显改善后,代谢指标(包括血糖等)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病情可以达到临床缓解状态,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多年勿需服用降糖药。

从上述意义来说,我们就实现了糖尿病的部分“逆转”,从而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很复杂,但是Ⅱ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还是比较清楚的,包括年龄、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

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经常会被问家族史,有糖尿病家族史就一定会得糖尿病吗?

美国的Pima印第安人,是现代人类族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但是相同的种族中,美国的印第安人比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患病率要高得多。为什么呢?因为生活方式不一样。

肥胖、抽烟、喝酒等都是糖尿病的诱因,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β细胞功能越来越差,胰岛素抵抗越来越重,罹患糖尿病的几率也就越大。年龄和遗传因素固然不可控制,但是可以通过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达到“逆转”。

实现糖尿病“逆转”要抓住转型关键期

其实,我们可以将每个人都视作糖尿病前期,通过监测血糖的方式,在血糖有即将超过正常血糖波动范围趋势之前作出干预,此时的干预效果通常良好,多数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如何识别糖尿病前期呢?

“三多一少”原则:

“三多”是指多饮、多食、多尿,

“一少”是指体重减少。

除此之外,部分新发的、病程较短的确诊患者,特别是胖糖人群,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干预,尤其是体重减轻后,糖尿病症状会随之消失。

血糖不是越低越好,极个别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表现出低血糖反应,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医院做相应检查。

“逆转”糖尿病要怎么吃

糖尿病是吃出来,但是,不要把糖视作洪水猛兽,和正常人一样,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关键在于控制总量以及吃什么,如何吃。

很多患者误认为吃糖多才会导致糖尿病,所以不吃糖也很少吃主食,但对油脂类却丝毫没有节制。其实,有时油脂对患者的打击比糖类更严重。

明明昨儿个晚上没有吃主食,第二天一早血糖仍很高,原来是吃了过多油脂含量丰富的食物所致。糖尿病患者最应控制的就是糖油混合物,其次就是高糖及高油食品啦,再控制好一天摄入的热量总量,血糖就能稳住了。

有句俗话叫:“早上要吃得好,中午要吃得饱,晚上要吃得少。”这话本身没错,就怕有些人误会了,油条、大饼、包子这些传统美味的中式早餐全是妥妥的糖油混合物,偏偏糖尿病患者早餐后的血糖又是全天血糖控制中最难的。因为早上体内激素分泌旺盛,其中很多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增加。如果此时摄入过多的“好”早餐,可能进一步升高血糖水平。

我们可以在早上摄入全天热量的1/4左右,但是吃一些相对优质的食物。

延长并发症发病时间

也是一种“逆转”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高血糖,而是糖尿病并发症。

在百年之前,糖尿病没有任何治疗手段,患者只能依靠饥饿疗法来控制病情,多数患者死于营养不良和急性并发症。

直到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班廷教授成功地提取了胰岛素和三四十年代二甲双胍等药物的问世,才大大减少了对糖尿病患者生命的威胁。然而患者的寿命延长了,发生并发症的机会也增加了。

高糖会通过多种机制侵害身体里的各个细胞,各种组织都会在这种高糖的毒性下被损害。严格意义上,控制住了糖尿病并发症就是对糖尿病的一种“逆转”。

为什么医生从来不告诉你糖尿病能“逆转”?

医院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等方式,全世界目前还没有研发出可以消除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医院现有药物只能控制血糖指标,预防并发症。

有一种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手术叫胆胰分流手术,就是切除一段吸收脂肪的肠子,据说效果很好,但后遗症是终身营养不良,需要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还有一种方法解决胰岛素抵抗,就是通过生活方式重塑。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切莫等到疾病降临才知道懊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74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