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也能降血糖,这5种方法最有效!快学起来!

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亦是如此。

每天坚持走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不过,诺诺今天要说的走路,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步,而是“夸张的走法”,比如快步走、摇臂大步走、原地踏步走、倒走等方式。

这些走路方式,可以最大幅度地锻炼身体各个部位,运动强度比散步大得多,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说是最简单、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有氧运动。

01

快步走

快步走又称健步走,运动强度中等,对于糖友的体力有一定的要求。

热身运动:在健步走前5~10分钟,以每分钟80~步的速度步行,做好热身活动。

走路方法:每分钟步行~步,步幅尽量大,心率达到(﹣年龄)的程度。每次大约5~6公里的距离,一周坚持运动5次以上。

整理运动:运动接近尾声时,可以放慢速度走5~10分钟,或者做5~10分钟的拉伸锻炼。

快步走的好处: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作用。

02

摇臂大步走

顾名思义,摇臂大步走就是在快走的同时,需要大幅度摆动双臂,锻炼四肢。

在开始运动前,同样建议糖友先进行一定时间的热身运动。

走路方法:双臂前后摆动,一只手摇臂伸掌尽量高过头顶,另一只手摆臂尽量向后伸直,尽量迈大步。每三十分钟可适当放松下手臂。

整理运动:运动接近尾声时,可以由大幅度摆臂变为前后摆动双臂,减慢走路的速度。

摇臂大步走的好处:可以提高心脏活力、舒展筋骨、强健肌肉、消脂减重。特别适合肥胖的糖友。

03

上下拍手走

上下拍手走,即走路时双手先在自己头顶上拍一下掌,然后手放在背后拍一下,上下交替进行。

走路方法:一般按照脚走两步,手拍一下掌的节奏运动,尽量迈大步前进。

上下拍手走的好处:可缓解颈肩酸痛,非常适合糖尿病伴腰、背、肩伤痛者。

04

原地踏步走

原地踏步走适合在户外以及室内进行,春季多雨,不能外出时,糖友不妨在家练习原地踏步走。

走路方法:运动时需挺胸、抬头、收腹,尽量摆动双臂,大腿尽量抬高,原地踏步走步速越快,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热量越多。

原地踏步走的好处:增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腿部力量,原地走也会消耗能量,对控制血糖有好处。

05

倒走

与常规散步往前走的方法不同,倒走是倒退着往后走。

走路方法:用小腿带动大腿,小步往后退,腰背、脖颈要挺直,倒走时,最好可以足后跟先着地,脚掌再着地。

倒走的好处:倒走能够锻炼小肌肉群,牵拉平时压紧的或不容易被活动到的关节韧带,同时,还能锻炼人体腰部、颈部和背部的肌肉,特别适合有腰背痛症状的糖友。

饮食和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的最基础的治疗。只有长期坚持运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控糖效果,建议糖友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

最后,诺诺还要提醒大家,因为进行以上5种运动时,肢体的摆动幅度较大,建议糖友尽量选择路人较少的公园或郊区,以防碰撞他人,伤人伤己。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科室简介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创立于年,在贾淑琴主任带领下成立,与消化科共用门诊和病房(内二科),年独立内分泌科门诊,艰难发展。年独立内分泌科病房,与消化科共用护理单元(十病区);医院任命任卫东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科确立了以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开展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筛查,动态血糖监测等以糖尿病诊治为主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

年内分泌科独立成立24病区,在任卫东主任带领下快速发展,先后开展了甲亢碘治疗、骨质疏松症、矮小、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疾病、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专业疾病诊疗,成为一个兼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以治疗内分泌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

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生(在读博士)2人,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有护士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4.3万人次,目前门诊开设了生长发育(矮小)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宣教(免费)门诊、肥胖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内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科室是国家卫计委授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

内分泌科于年7月9日创立了一附院内分泌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69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