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王建华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一、自我血糖监测适用于哪些人群?

原则上,所有的糖友都应该定期测血糖,尤其是下列七类糖友更需要加强血糖监测:

①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②初治的处于调药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③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④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⑤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⑥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⑦平时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除此之外,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地延长每次监测血糖的间隔时间。

二、没有自觉症状,患者还有必要监测血糖吗?

血糖轻度升高时糖友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时间久了同样会引起慢性并发症;许多老年糖友由于感觉迟钝,尽管其血糖很高却没有明显的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等),如果平时不注意监测血糖,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另外,“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如果长期不监测血糖,可能自己服用的药物已经失效了都不知道。

所以,糖友测血糖不能跟着感觉走。

三、查血糖当天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降糖药?

为了反映患者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因停药而引起血糖波动,患者在检测血糖的当天应当正常用药,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

对于自己备有血糖仪或者正在住院的患者来说,早晨空腹抽血的时间可以自行掌握,这样就不会因检测血糖而影响当天的用药和进餐。

门诊患者则不然。例如,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晚餐前的胰岛素作用一般只能维持到次日清晨的6、7点钟,故该类患者应把本该在上午注射的胰岛素安排在7点之前注射。

医院门诊为化验而进行的采血多在8点半以后进行,医院去检测空腹血糖,势必会使其无法按照规定时间注射胰岛素。早晨人的升血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较多,加之此时已超过了患者在头天晚上注射胰岛素的药效持续时间,故糖尿病患者早晨的血糖可能会比平常高些。

当然,如果为化验而进行抽血的时间安排得太晚(超过10点),由于患者空腹持续的时间过长,其血糖也可能会比平时偏低。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检测空腹血糖时必须在上午按常规注射胰岛素之前采血。如果患者平时在早晨7点注射胰岛素,那么该患者必须在早晨7点之前采血。

由于门诊患者进行此类釆血的时间无法确定,所以医院前先在家中正常地用药及进餐,医院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这样就不会使患者出现血糖波动,而且这样检测血糖还可以得知患者的进餐量及用药量是否合适。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内生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下、存在清晨高血糖现象的患者来说,医院检测空腹血糖,医院门诊进行采血的时间太晚。会耽误患者早饭前注射胰岛素,这将对患者的全天血糖产生不利的影响。

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的患者,由于药效可以持续到次日上午的8~9点钟,故他们检测空腹血糖的时间可以稍晚些。

另外,需要常规在清晨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医院抽血化验耽误了治疗,可在抽完血之后、进餐之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若因检测空腹血糖而使其早晨和中午的用药时间相隔太近,可酌情减少中午降糖药的用量,以免因两次用药作用的叠加而出现低血糖。

四、化验空腹血糖时,抽血时间早点、晚点无所谓吗?

空腹血糖是最能准确地反映人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的一项指标。在门诊经常会碰到不少空着肚子、医院查空腹血糖。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已经接近中午了。其实这时患者的血糖值已经不能代表其平时空腹血糖的水平了。

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8点之前釆血所测得的血糖值才算是其空腹血糖值。如果抽血的时间太晚,并为此耽误了早晨的用药治疗,则不但无法反映患者真正的空腹血糖水平,还可能因为延迟打针或吃药而影响治疗。

五、血糖监测,光测空腹血糖行不行?

过去人们化验血糖时往往只查空腹血糖。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实,餐后血糖的意义甚至比空腹血糖更大。首先,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是餐后血糖首先升高,然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所以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

其次,与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严格地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监测血糖时不仅要检测空腹血糖,还要检测餐后血糖。

六、多长时间监测一次血糖为宜?

血糖监测的频率可因人而异。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每隔1~2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

处于调整用药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每隔3~4天检测一次全天血糖谱,直到用药调整合适为止;

使用胰岛素泵、平时血糖波动大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应监测早晨空腹、餐前半小时、餐后两小时和睡前共7个时段的血糖水平,以便于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空腹血糖始终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还应加测凌晨血糖,以区别究竟是“苏木吉反应(即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还是“黎明现象”。

当然,如果病人出现有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饥饿感,应立即监测血糖,以便确认是否发生了低血糖。

七、检测血糖时,取手指末梢血与取静脉血的检测结果为何存在差异?

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时取的是患者的毛细血管全血(包括红细胞和血浆),而医院化验室检测血糖时取的是患者将红细胞分离出去以后的静脉血浆。由于后者是将静脉血浆中含糖少的红细胞滤去了,所以,人们在空腹状态下所测得的静脉血浆的血糖值通常要比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值高10%左右。但这是两者之间应有的差别,并不能说明检测结果“不准确”。

人们在进食后,由于胃肠道吸收的糖首先会进入动脉,然后经过毛细血管进入各个组织中进行代谢,之后再回到静脉系统,因此,人们餐后毛细血管内的全血血糖浓度要高于静脉全血的血糖浓度。医院化验室检测的是不含红细胞的静脉血浆的血糖浓度,其测得的数值要比静脉全血的血糖浓度高一些。两者相抵,那么,用血糖仪测得的餐后血糖值与同时抽血测得的餐后静脉血浆中的血糖值则大致相当。

八、取末梢血检测血糖时是否必须用酒精消毒手指?

取末梢血检测血糖时没必要用酒精消毒手指,只需把手洗干净然后晾干就可以了。血糖试纸里含有一种可以与血中葡萄糖发生反应的化学物质,两者发生反应后可以生成另外一种有颜色的化合物,通过这种显色反应便可读出患者血糖的数值。由于酒精会破坏血糖试纸中的这种物质,影响其与葡萄糖发生反应,因而会使检测到的血糖值比实际水平偏低。

另外,经常涂抹酒精容易导致患者的皮肤干燥,严重的还会使局部皮肤皲裂,如果在酒精尚未完全蒸发的情况下就贸然将针刺入皮肤,拔出针后酒精便可渗入针眼,这无疑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九、能从指尖以外的部位采血来检测血糖吗?

糖尿病患者在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时都会从指尖部位采血。由于指尖被刺破后会很痛,特别是对于那些一天需要多次检测血糖的患者来说,采血的确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目前国内已有可从指尖以外的部位采血的血糖仪,患者在应用时可以从手掌及前臂上釆血,运用这种方法所测得的血糖值与从指尖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基本相同。

十、能用检测尿糖完全代替检测血糖吗?

不能。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尿糖水平只能间接地反映其血糖的大致水平(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而且尿糖的灵敏性较差,只有当一个人的血糖水平超过了其肾糖阈值(一般是10mmol/L)时,其尿糖中的问题才会反应出来。

另外,老年人易发生尿潴留,而检测尿糖时所采集的尿液是在几小时内积累的,因而这样测得的尿糖值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当时的尿糖水平。当然。糖尿病患者若因经济条件等原因不能定期地检测血糖,经常测一测尿糖还是有用处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7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