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早期筛查工作,全面推进数字化血压测量工作,落实18岁及以上门诊首诊患者测血压工作,截至7月底,首诊血压测量率超90%,全市累计完成筛查人数超过10万人。
9月25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率副局长张巧利、袁伟芬,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由市纪委监委等部门主办的“阳光热线”访谈。其间,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叶伟坚介绍了上述情况。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为提高东莞居民健康水平,逐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东莞从年起在全市全面实施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控工作,并在年和年连续被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
“推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29.8万左右高血压患者和10.4万左右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18岁及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工作和开展35-49岁户籍人口糖尿病早期筛查工作。”是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今年要重点推进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
对比年12月,截至7月底,东莞全市累计新增纳入管理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3.99万人和1.02万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管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达到31.46万人和10.6万人,家庭医生签约率分别达到28.72万人和9.86万人,签约率均超过85%,同时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两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7.55%和77.05%。
叶伟坚表示,为办好这件实事,东莞自行研制智慧数字化诊室血压测量系统,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血压测量室(区),使用智慧数字化诊室血压测量系统对18岁及以上门诊患者开展首诊测血压,并纳入信息化管理。
开展脂联素检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门诊、上门服务、社区集中体检等方式为35-49岁户籍人口免费提供一次糖尿病早期筛查(空腹血糖、脂联素检测)。三是全程跟踪管理。科学设置疑似(前期)患者异常临界值,为高血压和糖尿病两类筛查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其进行健康跟踪管理。
在广泛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的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慢性病干预门诊,通过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实施对疑似高血压、糖尿病的居民开展跟踪随访工作;并将重点人群(疑似患者、高危人群)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签订慢性病高危人群服务包,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实施精准干预。
对已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规范化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与要求,对慢病确诊患者每季度开展一次面对面随访和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鼓励签订个性化服务包,提供多层次、适宜的健康指导与干预健康服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汪万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7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