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世卫组织将今年的主题定位为应对糖尿病,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家对糖尿病的认识及预防程度,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打败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形式。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够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无法妥善利用。

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多以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为主。此外,糖尿病增加了人们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年总共约有万人直接死于这一疾病,其中80%以上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世卫组织预测,到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项主要死亡原因。

糖尿病十大误区

  长期使用各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中,能理想控制血糖水平的不足1/10,因为许多患者甚至有些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

  1.血糖增高就用药

  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观察1~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采用上述措施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临床症状加重或血糖急剧升高者,才应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2.选用药物不当

  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3.同类药物合用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但是临床上还是能够看到这种错误用药的现象,如消渴丸(含优降糖)配美吡达、二甲双胍配苯乙双胍等。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4.超剂量速降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5.服中药能根治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6.糖不降频换药

  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服至半个月到1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物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7.单凭感觉服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

  8.只服药不复查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其实如果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患者一直服用降糖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9.无症状擅停药

  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期用药。很多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使病情恶化。

  10.忽视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一个患者用得好的药对另一个患者未必也适用。

如何预防糖尿病

  1、合理膳食

  不能过度的喜好某一种食物,所谓病从口入,再好的东西也要适量,营养一定要均衡,避免高脂肪的饮食。

  现在的年轻人,多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一类的快餐,不喜欢吃水果蔬菜,时间一久体内的血糖就会持续的升高,就会造成胰岛超负荷的工作,最后胰岛受损。所以要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高热量的摄入。

  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等,坚持定期体检,有糖尿病的人或糖代谢异常的人,还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2、学会减压

  看着光鲜体面的工作,其实压力更大。一些白领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下,都会患上轻度的抑郁症。

  国外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倍。临床医生也证实,年龄在30岁~40岁患糖尿病的白领不少确实伴有抑郁症。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发生,与白领长期处于焦虑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

  3、合理的运动

  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因,所以减肥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肥胖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一种负荷,糖尿病通常是与肥胖共存的。

  所以年轻的朋友们动起来,增加自己的运动时间,饭后一小时的走路对糖尿病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多锻炼、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4、定期体检

  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肥胖青少年,父母应当医院化验血糖,不仅要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两小时血糖。

  这样,可对伴有代谢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如果你被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并进行科学治疗。

改善平时的生活习惯,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健康。打败“糖尿病”!!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ios开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66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