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张爷爷有15年糖尿病史,一直定期监测血糖,但是最近一周总是感觉没精神,吃饭也没什么胃口,眼皮和脚都有些水肿,医院检查,医生说张爷爷的糖尿病已经累及到了肾脏,出现了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如果不好好治疗,很有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医生问了张爷爷平时的小便情况,爷爷才想起来一年前就开始发现小便泡沫很多,但自己感觉身体状态良好,就没在意。医生说:要是一年前及时进行小便检查,采取一些措施,可能就不会成为今天这样。
张爷爷听后十分懊悔,但同时对此也大为不解,自己平时血糖控制还可以,怎么还会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呢?
糖尿病患者只监测血糖是不够的在很多糖尿病病友心中,糖尿病就是控制血糖。所以,他们平时非常重视血糖监测,但这却导致他们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检查和治疗。
糖尿病不仅会引起高血糖,还会并发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蛋白尿等,最终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肾衰竭以及神经和眼底病变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检控制血糖只是糖尿病的治疗措施之一,对于有些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血糖控制正常,也有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
所以,糖尿病控制的好坏并不只有血糖这一项指标,还应包括血压、体重、腹围、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肾功、尿蛋白、眼底等方面的相关检查。如果各项结果都符合要求,才能说糖尿病控制好了。
糖尿病患者最害怕的并发症——肾病糖尿病肾病就是由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长期血糖高,肾小球持续处于高滤过状态,久而久之,肾小球不堪重负出现损伤、硬化,最终衰竭。据统计,大约1/3的糖尿病人会发生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说,5年以上的糖尿病史,2次以上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检查超标,就考虑是糖尿病肾病。
早期糖尿病肾病没有明显感觉,尿中没有泡沫,甚至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都是阴性的,只是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超标。所以糖尿病病友一定要定期检查尿液,查尿微量白蛋白,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的“苗头”。
下面这些“线索”可能就是尿蛋白的信号,即糖尿病患者需要去检查的信号。
尿量改变:如果习惯性的每晚起夜2次以上,或者夜间尿量超过一天总尿量的1/3,往往是肾小管损伤的表现。
显性蛋白尿或者大量蛋白尿:尿中出现泡沫,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尿蛋白定量超过0.3g/d。
血肌酐升高:如果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下降。而且血肌酐升高不是早期肾脏病的信号,而是严重肾脏病的信号。
肾脏萎缩:如果肾脏彩超发现肾脏长径<9cm,或者肾皮质<1cm,表示肾脏萎缩了。
糖尿病合并肾脏病的5大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严格的糖尿病饮食,肾功能下降后,还要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
严格控制血糖二甲双胍除了降糖之外,并无肾脏获益,但指南将其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用药,所以仍优先推荐。二甲双胍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后容易出现药物蓄积,如果同时合并有感染、心衰等因素,可能容易诱发乳酸酸中毒。所以指南建议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就不要再使用。但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使用二甲双胍是安全的。
严格的控制血压、降尿蛋白严格将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将尿蛋白控制在0.3g/d以下。首选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可以联合长效地平类降压药比如络活喜、拜新同以及利尿剂等。
控制血脂、血尿酸使用他汀类降脂药降血脂,使用非布司他或者苯溴马隆降尿酸。
治疗肾性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有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罗沙司他;治疗钙磷代谢障碍的药物有钙剂、活性维生素D和降磷药等。
做你的生活小药箱
为健康保驾护航!
往期回顾
中医药重磅政策来了!上市连锁全线飘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7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