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m.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

摘要

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在骨质疏松症防治过程中面临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问题,从而为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本共识。

该共识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推荐基层医疗机构通过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和简易筛查工具进行初步筛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包括高危人群、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基础治疗、中药内服外治、中西医结合、练功和骨折处理及疗效判定。基层骨质疏松症的管理可从人群筛查、数据建档,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规范治疗、定期随访着手。

0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分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可发于任何年龄。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未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02

基层医疗机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情况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应基于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骨密度测定、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生化测定。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症包括确定是否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测量值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对绝经后女性,建议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采用DXA测量腰椎、股骨颈和全髋3个感兴趣区,在腰椎和髋部不能测量时,桡骨远端1/3骨密度可作为补充,但前臂骨密度不能单独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

虽然DXA测量值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通用医院,但据调查显示,基层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依据认知水平仍不足,脆性骨折史和DXA知晓率分别仅占17%和11%,医生往往是在患者发生骨折就诊时才发现骨质疏松症。目前临床上使用DXA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疗效评估和骨折预测,跟骨定量超声测定法(quantitativeultrasoundsystem,QUS)易进行社区筛查。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较多,据调查显示,钙、维生素D(含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降钙素类及雌激素类等相对传统的抗医院都较普及,而相对较新的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RANKL抑制剂等普及率不足50%。大部分医师并没有掌握最新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及其适应证。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是承担骨质疏松症早期防治工作的较合适的医疗机构,具有固定患者群、定期随访、较强疾病预防意识以及丰富的慢性病管理经验,医院合作能实现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然而,骨质疏松症尚未纳入国家慢病管理体系,其研究多为发病机制或流行病学调查,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高危人群和普通居民开展的防治与基层骨质疏松症的管理研究不足。基层临床医生对骨质疏松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72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