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多了,而且有些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年到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对我国十四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调查,发现我国二十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百分之9.7%,糖耐量异常的发病率达15.9%。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万,糖耐量异常,也就是说糖尿病前期的人数更多,因此。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
为什么现在的糖尿病变得越来越多?
1、城市化进程、人口老龄化等。
根据年到年的调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20%以上,比20到30岁的患者高10倍。据调查,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就会增加68%。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吃得多动得少,也就是说热量摄入多而体力活动少,导致肥胖和超重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另外,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我们很多人都会去体检。
我国糖尿病流行有哪些特点?
1、我国糖尿病主要以II型为主,占到了90%以上,I型所占比例不到5%,其他类型仅仅占0.7%。近年来,妊娠糖尿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达到了5%。
2、糖尿病的发病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的地区。
3、没有被诊断出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定期查一查有没有糖尿病。
2、血糖异常者:也就是说,曾有过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偏高的人,应警惕是否有糖尿病。
3、肥胖者:体重超重的人群应注意了。
4、有糖尿病病史者:比如说爸爸妈妈或者兄弟姐妹患了糖尿病。
5、患某些疾病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都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此外,若女性比较肥胖,平时又有月经不调或生育困难的情况,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症,也容易患糖尿病。
6、服用某些药物者:比如说患有精神病或抑郁症的人群,平常服用一些相关药物,这些药物就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以上种种,如果你占到了其中一两条,医院查一查。那么怎么样来评估一个人是超重或者是肥胖呢?
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个体重指数,那么体重指数是怎么算的呢,我们往往是以身高(单位是米),体重(公斤)计算。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就是一个体重指数,我们用BMI表示。那么我们中国的话如果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属于超重,大于28属于肥胖。
那么,对于一个糖尿病高危人群,医院去查一个糖耐量试验,也就是说通过口服75克的无水葡萄糖,然后再测一个空腹或者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以便检测是否有糖尿病。我们常常这么认为,若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有些人是通过体检发现的,那么这种情况,建议测定两次的血糖,也就说空腹两次血糖,或者是空腹加餐及餐后血糖,都达到了上述指标,即为糖尿病。需注意的是,空腹血糖是指至少要空腹八小时以上所测的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反应三个月的一个总的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反映的是此时此刻的血糖水平,波动会比较大。而糖化血红蛋白反应了一个时间段(三个月)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具有方便、结果稳定、不受饮食影响、依从性较好的特点。但是,我国由于这个检查手段没有统一,所以不足为糖尿病的诊断。
得了糖尿病就一定要吃药吗?
这个不一定。我们需要结合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是否有不良生活方式、运动较少、肥胖等情况),可通过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或减肥等方式治疗。观察3个月,若血糖控制不好的话,医院就诊,医生会考虑使用降糖药治疗。
但是,血糖很高的部分病人往往没有任何感觉的,因此,他们并不重视疗呢。其实,血糖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如果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好的话,可能会发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
治疗糖尿病的近期目标控制血糖,其目的是防止一些急性代谢并发症的出现,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糖尿病远期目标是什么呢?
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建立比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体系,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自疗的一些个性化的指导。
治疗糖尿病有哪些原则?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五架马车”。即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健康宣教。这个五架马车,我们必须并驾齐驱,缺一不可。最新的指南里增加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
1、饮食。部分糖友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血糖高了就少吃东西或不吃主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控制血糖。这种做法不可取!一个人的饮食量要吃多少东西,应该由营养师来决定,一般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工作量和运动量等等来计算每日需要的热量,也就是说该吃多少就吃多少。
2、运动。强调的是定时定量,至于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根据每个患者不同情况以及喜好来决定。但是有个地方我要强调一下,比如说你每天晚餐后运动半个小时的,这个量跟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
3、血糖监测。很多人用血糖仪监测血糖,那么,一天测几次或者多长时间测一次呢?一般来说,这要根据患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来决定。比如那些使用胰岛素的人,相对来说,测的会比较频繁一点。口服药物的,而且血糖控制也比较好的人,监测的频率会少一些。
自我监测血糖需把握哪些时间点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掌握空腹血糖一次、餐后两小时(每天有3次)、睡觉前等五个点。但是,并不是说每天必须测五个血糖,我们也可以一周测5个血糖,也就是说今天测空腹血糖、明天测早餐后两小时血糖、后天测午餐后两小时血糖等。如果一周五个点都能测到的话,相对来说,医生对病人血糖的整体情况就会掌握得比较好。
另外,如果这个人平常有低血糖的情况,或者有其他的不舒服,出去活动前后也可以临时测测血糖,看看血糖是高还是低。有些糖友空腹血糖特别高,但是平时血糖还可以,我们有时候也会加测一个凌晨两点钟的血糖,便于判断空腹高血糖是黎明现象引起的,还是因为夜间低血糖导致的一个反应性高血糖。因为两者之间的质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血糖监测以外,我们有时也会建医院测一个糖化血红蛋白,结合这些情况,我们医生会做一些药物的调整,或者是控制程度的一个评估等。
仅仅监测血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就够了吗?
还是不够的。因为糖尿病是一个累积到全身各个脏器的一个疾病。因此,我们除了血糖监测以外,还要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个北京看白癜风病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6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