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期,中华糖尿病杂志于年1月刊登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指南全文,与版指南相比,本次指南有一些新增内容,小编整理了本次指南修订的最新内容及重点内容分享给大家。

糖尿病流行病学

1.以2型糖尿病为主,1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10.4%,男性高于女性男性11.1%,女性9.6%。(11.1%比9.6%)。

2.各民族间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满族15.0%、汉族14.7%、维吾尔族12.2%、壮族12.0%、回族10.6%、藏族4.3%。

3.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12.0%比8.9%)。

4.未诊断糖尿病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4%)比例较高。年全国调查中,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5.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年按体质指数(BMI)分层显示,BMI25kg/m2者糖尿病患病率为7.8%、25kg/m2≤BMI30kg/m2者患病率为15.4%,BMI≥30kg/m2者患病率为21.2%。

新增

1.本次指南更新了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采用年全国调查数据10.4%。

2.专门提到了各民族之间糖尿病患病率,而且指出差异较大。在给出的这些民族的患病率中,满族糖尿病患病率最高,汉族和满族相当,藏族患病率最低。

3.版指南中提到,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是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本次指南明确指出: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数据表明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

4.本次指南修订在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影响因素分析中增加了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的内容,指出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存在着种族差异。与高加索人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人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0%。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居住的华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高加索人。目前全球已经定位超过个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其中仅30%在中国人群中得到验证,另外在中国人中发现PAX4、NOS1AP等多个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可增加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达5%~25%。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显著相关的40个易感位点构建的遗传评分模型可应用于预测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发生,且主要与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有关。

HbA1c在糖尿病诊断中的运用

关于用HbA1c诊断糖尿病的问题,在版指南中提到,部分国家将HbA1c作为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年ADA指南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年WHO也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一切点诊断糖尿病。但是鉴于HbA1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HbA1c的仪器和质量控制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仍不推荐在我国采用该指标诊断糖尿病,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医院,该指标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

新增

版指南对中国HbA1c检测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阐述:我国年开始进行“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教育计划”,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行业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并实行了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我国的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但各地区差别仍较大。因此,本指南推荐,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并医院,可以开展用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及诊断标准的探索研究。同时,国内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成人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2%~6.4%,以6.3%的证据为多。

增加特殊类型糖尿病的说明

和两版指南均提到了特殊类型糖尿病,分以下几种类型,最新指南单独又对几个特殊类型糖尿病进行了说明。

(1)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第12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1a(HNF-1a)基因突变(MODY3);第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MODY2);第20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4a(HNF-4a)基因突变(MODY1);线粒体DNA;其他。(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A型胰岛素抵抗、矮妖精貌综合征(leprechaunism)、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脂肪萎缩性糖尿病、其他。(3)胰腺外分泌疾病: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及其他。(4)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胰高糖素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生长抑素瘤、醛固酮瘤及其他。(5)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Vacor(N-3吡啶甲基N-P硝基苯尿素)、喷他脒、烟酸、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二氮嗪、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噻唑类利尿剂、苯妥英钠、a-干扰素及其他。(6)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7)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僵人(Stf-man)综合征、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岛素受体抗体及其他。(8)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Down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Friedreich共济失调、Huntington舞蹈病、Laurence-Moon-Beidel综合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卟啉病、Prader-willi综合征及其他。

新增1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

最新指南在1型糖尿病的特点介绍部分专门提到了LADA。在1型糖尿病中,有一种缓慢进展的亚型,即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在起病早期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类似,需要依靠GADA以及其他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才能明确诊断?

2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特殊类型糖尿病

(1)线粒体DNA突变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最为多见的单基因突变糖尿病,占中国成人糖尿病中的0.6%。绝大多数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由线粒体亮氨酸转运RNA基因[tRNALeu(UUR)]上的线粒体核苷酸序位上的A→G(AG)突变所致。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母系遗传、糖尿病或伴耳聋。对具有下列一种尤其是多种情况者应疑及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①在家系内糖尿病的传递符合母系遗传。②起病早伴病程中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明显进行性减低或尚伴体重指数低且胰岛自身抗体检测阴性的糖尿病者。③伴神经性耳聋的糖尿病者。④伴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表现、心肌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外肌麻痹或乳酸性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或家族中有上述表现者。对疑似者首先应进行tRNALeu(UUR)AG突变检测。

(2)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MODY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在家系内传递的早发但临床表现类似2型糖尿病的疾病。MODY是临床诊断。目前通用的MODY诊断标准是三点:①家系内至少三代直系亲属内均有糖尿病患者,且其传递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②家系内至少有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年龄在25岁或以前。③糖尿病确诊后至少在两年内不需使用胰岛素以控制血糖。目前,国际上已发现了14种MODY类型,中国最常见的类型及特征见表1。

表1中国人常见的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30(10):-.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10(1):4-6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69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