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代谢类疾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糖尿病分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两大类。原发性糖尿病又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因其多发于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所以也称作幼年型糖尿病。又因其必须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所以又叫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此类病人约占原发性糖尿病患者的10%左右;2型糖尿病因其多发于40岁以后成年人,所以也称作成人型糖尿病。成人型糖尿病以肥胖者居多,体内并不一定缺乏胰岛素。此类病人约占原发性糖尿病患者的80%~90%。继发性糖尿病,是经由其他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脑下垂体肿瘤、萎缩性肌强直病等及手术或药物等因素,使人体胰腺的“胰岛细胞”受到损伤或破坏而引起的高血糖症。

2糖尿病症状与检验标准

2.1症状

糖尿病早期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现的,一般只有体检时才可被发现,主要表现为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而身体越来越消瘦,这在医学上叫做“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0毫升,最高可达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除上述这些典型表现外,还有浑身瘙痒,抓挠不止,妇女外阴瘙痒,过早停经,男人则出现阴茎萎软、滑精、早泄等病症。

2.2糖尿病的医学诊断标准

3病理病因及其并发症

3.1病理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1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3.2糖尿病并发症

(1)心血管病变;(2)肾脏病变;(3)神经病变;(4)视网膜病变;(5)足溃疡

4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目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两种方式。但是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对人体的肝肾伤害非常大。

5虫草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机理

5.1富硒虫草中的“硒”元素

1、硒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年Ezaki首先报道了硒的类胰岛素作用,一系列研究报道硒对1型或2型糖尿病动物的降血糖作用,并且证实了硒在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糖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等方面都有类胰岛素的作用。

3、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能够防止胰岛β细胞被氧化破坏,确保其功能正常,促进糖分的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防止一些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

5.2富硒虫草中的多糖物质

杨爽等人研究蛹虫草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活性。结果发现,对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蛹虫草多糖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模型小鼠的糖耐量,降低α葡萄糖苷酶活性,同时能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服用剂量为mg·kg-1呈现较好的降血糖效果。

5.3真实案例

唐奶奶,63岁,江苏徐州人,患有糖尿病多年,且引起眼底并发症状,并且住院治疗,血糖指数在13-23间,非常危险。服用富硒虫草液4支后,血糖立刻恢复正常的6.5,对我们的虫草液效果深深折服,目前已经服用虫草液半年之久,不仅血糖稳定,而且眼睛发亮,连血糖仪都收起来了。老太太现在逢人就夸我们虫草液的神奇。

6.结论

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是采取积极有效的调理方式,目前的药物治疗方式虽然有效,但也存在很多的副作用和不足,外源性的补充一些虫草液,不但不会干扰药物的治疗,而且虫草中的硒和多糖更会降低血糖指数,此外对预防患者的并发症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早晚两支虫草液,“药食同源”相结合,一起体验虫草降糖的神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69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