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大家响应国家号召,尽量少出门,不聚会。随着疫情的发展,感染人数的增多,有的群众也会担心自己感染的风险增大,焦虑、担心、不安的情绪加重,这其中不乏糖尿病患者。

这种担心是众多应激反应的一种,当个体处于急性应激状态的时候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而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这种情况对于人体,尤其是糖尿病人,是非常不利的,不仅会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阻碍,还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并且成为一个恶性循环,让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活”变得更为困难。”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情况了,跟百灵糖大夫一起去听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对这个问题的4个建议吧!

应激反应:也称为狩猎式反应(医学、护理学专有名词),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失血、感染、中毒、缺氧、饥饿等)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应激反应由于应激因子对动物体的有害作用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的一切紧张状态。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对这个问题的建议

1、要稳定情绪

如果没有出现发烧、干咳等典型的症状,身边也没有确诊或疑似的病人,而且也很少外出,被感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不要过度恐慌和焦虑。

2、要理性分析

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判断不舒服的症状和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是不是相符合,如果说是比较符合,还是要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如果不符合,可能是身体方面其他的问题,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3、要改变行为

如果知道自己是健康的,但是还是控制不住担心,那就试试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找一件事情让自己长时间投入去做,通过这些方式来改变过于恐惧的心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极少数人有这样一种情况,他坚信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医院反复就诊,即便医生和医学检查认为他没有被感染,他也坚信自己感染。

如果是这样极少数的情况,我们还是建议自己和家人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医院心理科和精神科寻求专业的帮助,避免长期的情绪紧张引发一些不理性的行为,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4、主动寻找援助

为了减轻和预防疫情导致的心理困扰,防范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原有的心理援助热线基础上,支持各地设立了应对疫情的心理援助热线。

疫情期间,如果糖友们家里的降糖药、胰岛素、血糖试纸等物资缺乏,且不方便出门购买,可以添加文末贵医院医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6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