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一/医院神经电生理科主任医师教授
1.概念
不安腿综合征(RLS)是一种感觉运动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睡眠时双下肢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患者必须不停地活动下肢或行走,在下肢频繁活动后症状缓解,停止活动后又反复出现;
RL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
原发性RLS可能与遗传因素和中枢传导机制有关;
继发性RLS原因包括糖尿病、尿毒症、妊娠、缺铁性贫血和部分神经系统疾病。
2.病史:中老年多见,主要症状是双下肢有明显的不适感尤其远端,有强烈活动双腿的愿望,活动后缓解。80%出现周期性肢动(PLM),以夜间及休息状态下发生为主,许多患者有睡眠障碍。
3.体征检查:以感觉不适异常症状引发的腿部活动,可以累及上肢,活动肢体的时候症状缓解,重者必须来回行走或踱步才减轻不适症状。
4.辅助检查:多导睡眠图(PSG)检测入睡期的肢体运动,夜间PLM(快速眼动睡眠期)是唯一有效的客观指标;肌电图检测和SSR检测项目。
5.诊断要点:
下肢(也有上肢)有不适的感觉症状,有强烈活动双下肢的念想;
安静时出现或加重;
活动后会立刻出现部分或全部缓解;
睡眠时或夜间加重。
6.支持诊断的证据:
有家族病史;
周期性肢动(PLM);
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有效。
7.鉴别诊断:需与静坐不能、神经根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躯体化症状等鉴别。
8.治疗
原发性RLS采用药物治疗,继续性RLS首先选择治疗原发疾病,同时规律性药物治疗RLS;
药物治疗: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加巴喷丁,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和调整剂量)。(本文由本号总顾问梁宝松教授推荐,梁宝松,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本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70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