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这类疾病的本质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统称为“代谢类疾病”,它们往往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合并出现。代谢类疾病的共同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只要解决胰岛素抵抗,各种代谢类疾病都会迎刃而解。否则,肥胖症患者用任何方法减肥都是越减越肥,三高患者服用任何药物都只会越用越多。

一.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英语:insulinresistance),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

在脂肪细胞内,胰岛素抗性导致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进而提高血浆内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在肌肉细胞内,胰岛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细胞内,降低葡萄糖的储备,两者共同导致血糖含量的提高。胰岛素抗性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代谢综合征、痛风和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理论结束了用胰岛素分泌不足来解释糖尿病的历史。更真实地再现了人体的复杂性,为行为医学技术进入提供了学术支持。更科学的为指导糖尿病患者运动指明了方向。

二.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原因

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大多数是由于多基因突变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变协同导致胰岛素抵抗。

除了上述遗传因素之外,许多环境因素也参与或导致胰岛素抵抗,称之为继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这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人过多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另外还有原因是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TNF-a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FFA水平增高,抑制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IRS-1的磷酸化和Glut4的表达,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近年来尚发现脂肪细胞能分泌抵抗素(resistin),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中和抵抗素后组织摄取葡萄糖回升。其他如瘦素抵抗和脂联素水平的降低或活性减弱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骨骼肌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增多也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B细胞内TG积聚过多可造成其功能减退。

三.血糖高﹣﹣主要源自胰岛素抵抗

众所周知,人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降不了过高的血糖只有两个原因:一;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人体不能自身产生胰岛素(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群的5-10%);二;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群的90-95%)。近期国内外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甚至还偏高,但是却降不了过高的血糖。原因何在?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的存在(或称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指出假如胰岛素缺乏,用了足量胰岛素问题应该解决,如果糖尿病患者用了比较足量的胰岛素,同时联合上一些药物,但是血糖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标准,主要的原因是这个人体内胰岛素抵抗。

钟南山院士等主编的最新版《内科学》也指出在脂肪细胞内,胰岛素抗性导致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进而提高血浆内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在肌肉细胞内,胰岛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细胞内,降低葡萄糖的储备,两者共同导致血糖含量的提高。胰岛素抗性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代谢综合征、痛风和2型糖尿病。

四.胰岛素抵抗-伴随着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

2型糖尿病(T2DM),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90-50%。其特点是人体自身能够产生胰岛素,但细胞无法对胰岛素作出反应,使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低下,即胰岛素抵抗(或称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先于糖尿病发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当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同时出现时,疾病逐渐向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始升高。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FFA)、抵抗素等增加,进一步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加重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持续进展和恶化。WHO最新调查发现,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显著特征和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之一,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五.患者怎么知道自己是胰岛素抵抗呢?

如果使用比较合理的胰岛素用量,加上口服降糖药帮忙仍然不行,(特别是肚子肥胖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第二个,就是已经合理饮食、运动了,胰岛素注射的也没有任何问题,血糖仍然不满意,说明胰岛素在你身上作用不好,医院检查一下内生胰岛功能,如果内生胰岛功能还可以,外源又补了这么多还不行,肯定是胰岛素抵抗。这个时候应该用比较明确的胰岛素增敏剂强力来帮助、克服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六.胰岛素抵抗有什么后果呢?

后果一:导致血糖难降,并发症不可避免的发生。

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肌肉、脂肪细胞不能有效转化利用血液葡萄糖,血糖不断升高,侵蚀血管、细胞,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后果二:导致胰腺分泌负担不断加大,最终彻底丧失分泌功能。

由于胰岛素抵抗,血液内原有的胰岛素含量已经无法降低过高的血糖,为了保护自我,大脑中枢会要求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用于降糖。随着时间的推移,胰岛素抵抗的加重,血糖的逐步升高,胰腺的分泌负担会越来越大。胰腺长时间无休息、超负荷的工作,最终会疲劳、变性、坏死,彻底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最终必须依赖外援性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七.防治糖尿病,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关键!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使外周组织(骨骼肌、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功能得以增强,就能有效降低血液葡萄糖,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和恶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胰腺β细胞的功能恢复。想要恢复胰腺β细胞功能首先要降低胰岛的负担。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了过高的血糖,缓解了胰腺的分泌压力,使胰腺β细胞得以修复和恢复。2型糖尿病人,从源头上进行防治的关键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增敏,逆转胰岛素抵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是目前2型糖尿病最新治疗策略。

药物增敏的不足

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是目前普遍的增敏剂。前期效果可以,但是远期效果逐渐递减,易出现耐药性;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最近的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畅销全球的文迪雅(罗格列酮)安全门事件,更提醒人们,在选择药物增敏剂预防糖尿病同时,也必需意识到长期积累的不可逆的危害。据了解,文迪雅已经在很多国家被强制停用了。

抗性淀粉,国际增敏新热点

年英国Englyst博士等人在进行膳食纤维定量分析时,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将其称为抗性淀粉。抗性淀粉不被小肠内消化,可被大肠微生物发酵,具有许多良好的营养特性和生理功能。抗性淀粉可抵抗酶的分解,在体内释放葡萄糖缓慢,具有较低的胰岛素反应,可控制血糖平衡,减少饥饿感,特别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对于2型糖尿病人,抗性淀粉具有增加饱腹感、延缓葡萄糖吸收、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控制并发症、缓解胰腺分泌压力、调节代谢紊乱等功效。另外,抗性淀粉还能具有降低血脂、通便、排毒、防癌等效果。

据谷歌学术记录,大约还有超过篇的相关论文发表在相关顶级刊物上,而实际的研究报告要多得多。根据发表在美国《糖尿病,营养与代谢》Diabetes,NutritionMetabolism、《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JClinNutr、《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等国内外大量临床实验报告表明,抗性淀粉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降低血脂、调节代谢紊乱等。

膳食餐包+个性化餐单方案,恢复肝的糖代谢

肝是人体糖代谢的中心,在肠道内,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吸收,进入人体后,葡萄糖在肝脏和肌肉两个地方合成糖原。糖原是葡萄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可以理解成把葡萄糖打包、压缩,就成了糖原。

人体内糖原有两种,肌肉内的称为肌糖原,肝内的称为肝糖原。肌糖原是为了提供给肌肉运动所需的能量,而肝糖原的目的只有一个,即维持血糖稳定。血糖为什么要稳定,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因为血糖存在的意义主要是给大脑、红细胞和骨髓供能。血糖一低,您的大脑就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供应,您就会出现头晕甚至是昏迷,这就是低血糖。血糖过高,一方面糖会从尿排出,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全身的细胞都处在高渗的环境下,细胞内的很多反应都无法顺利进行,而造成很多病症的发生,所以要维持血糖稳定在一定范围。而维持血糖稳定在一定范围这一任务主要由谁来承担?“肝脏”。因此肝是糖代谢的中心。

1.低血糖恢复正常

当血糖偏低时,肝会立即分解肝糖原进入血液,以维持血糖正常。但肝内的糖原有限,才70克左右,而大脑每天消耗葡萄糖就达克左右。如红细胞、心、骨髓等处也要消耗相当量的葡萄糖。所以肝糖原在一般情况下也只能供给人体十多个小时的葡萄糖,如果在较大运动量情况下,半个小时左右也就消耗光了。但我们每个人都看到过这种情况,马拉松运动员一跑就是两个多小时,也没有因为肝糖原不够血糖降低而晕倒。节食的人,一天也不吃一点食物,没有什么糖类进入身体,他也不昏倒,这是为什么?

这是缘于身体的一种产糖机制,叫做“糖异生”,所谓糖异生,顾名思义,即糖的产生不是正道来的,所谓正道,应该是由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而糖异生是人体利用体内的氨基酸、乳酸、甘油等等,以它们为原料合成葡萄糖。糖异生的场所在肝脏。事实上,连肝糖原的生成也主要是通过糖异生这种手段,所以一个人出现低血糖,主要原因就是他肝脏糖异生的能力下降了。

医生怎样治疗低血糖?在医院给病人注射葡萄糖来缓解低血糖的状况。这种做法永远无法改善肝的糖异生能力,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低血糖的问题。在医院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人,因为低血糖昏过去了,医院静脉推一支葡萄糖就好了,再医院推一支葡萄糖,这种情况反复发生。

事实上,低血糖的发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患者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就会造成很多意外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有的人站立时突然发生低血糖昏迷,摔得头破血流。有的人不光摔得头破血流,因为身边无人,没能及时抢救,造成窒息死亡。试想想如果在开车时,司机出现这种状况有多危险。所以低血糖一定要治愈。而且也可以简单治愈。因为我们搞清楚了,低血糖的发生一定是患者肝的糖异生能力下降了。比如说,很多人都没吃早饭,但只有您出现低血糖,而不是所有人都出现低血糖,只能说明您自身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就在肝脏。所以可以做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大家都光喝水不吃饭,先出现低血糖的人就是肝最不好的人,依此排位,最后一个出现低血糖的人就是肝最好的人,这样说可能在语言逻辑上并不算太严谨,但至少可以说明,第一个先出问题的人,在肝的糖异生能力上是最差的。

那么低血糖怎样可以治愈呢?正确答案就是护肝。使肝的糖异生能力恢复正常。如前所述,糖异生的原料是氨基酸、乳酸和甘油等,这些物质在身体内随时可以得到,所以原料不可能缺乏,造成糖异生异常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促进这些原料生成葡萄糖所需的酶和辅酶不足,这些酶和辅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所以给患者足够的营养素,让身体合成足够的糖异生所需的酶和辅酶,低血糖也就可以轻松治愈了。

2.治愈糖尿病

血糖出现的另一个常见问题就是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人类三大死因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与癌症,发病率跃居三大顽疾之首。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有两亿左右,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近四千万,为了引起人们对糖尿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还设立了世界糖尿病日。临床上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属于Ⅱ型糖尿病,所以本书只讨论Ⅱ型糖尿病,以下简称糖尿病。

到今天为止,几乎所有的医学论著、医生和营养师都在说Ⅱ型糖尿病的病因在胰岛或胰岛素或胰岛素的受体的异常等等。在这里笔者想给各位读者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糖尿病。笔者认为上述的观点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糖尿病的真正病因不在胰岛和胰岛素,而在于肝脏。可能是因为受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细胞死亡消失的误导,人们就习惯地认为Ⅱ型糖尿病根本病因也在胰岛和胰岛素异常。有几点临床证据是不支持这种说法的。

第一,在糖尿病的早期,尤其是潜伏期,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是偏高的,至少在正常水平,即使在正常水平,也说明胰岛的功能是正常的,也不能把糖尿病归罪于胰岛和胰岛素。而到糖尿病的后期,胰岛素的水平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糖尿病导致全身的血管发生病变,当然也会影响到胰岛内的血管,进而导致胰岛发生进一步的病变;第二,糖尿病患者至少是三大代谢紊乱,即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糖代谢都是紊乱的。其实糖尿病可以说是人体最严重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此时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都可以是紊乱的。而在三大代谢紊乱中,往往先出现的应该是蛋白质代谢紊乱,但蛋白质代谢紊乱不易被察觉或注意;其次是脂肪代谢紊乱或糖代谢紊乱,因为脂肪代谢和糖代谢需要从蛋白质代谢产生的酶,酶的不足是脂肪代谢紊乱和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前所述,肥胖的人、高血脂的人都是体内缺乏蛋白质的人,都是脂肪生成加快而脂肪利用障碍的人。在临床上往往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现糖代谢障碍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也就是说临床上往往是高血脂之类的脂代谢紊乱先于高血糖的出现。所以糖尿病患者的三大代谢紊乱不会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紊乱造成的。更何况糖尿病的早期胰岛素的分泌往往是正常的。第三,肝才是蛋白质、脂肪和糖三大代谢的中心,所以只有肝的功能异常才会导致三大代谢发生这种形式的紊乱。从血糖的胰岛素调节也可以看出肝功能紊乱在糖尿病中扮演的角色(图20)。当血糖升高,胰岛就会感受到而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执行器官肝、肌肉等,告诉它们赶快回收血液中多余的糖,执行器官一起行动,血糖就降下来了。当执行器官,其中主要是肝功能紊乱后,通过糖异生的糖原合成能力就会下降,导致肝对血糖的回收能力下降,而血糖升高。为什么是肝而不是肌肉?因为血糖调节的执行器官主要是肝而不是肌肉,一方面,血糖升高后肝会通过糖异生合成糖原,即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打包、贮存在肝内。另一方面,肝也会把多余的糖转变成脂肪而贮存起来。当我们不懂这些细节时,只会认为糖尿病就是血糖升高,所以才会看到在临床上医生只给糖尿病人吃降糖药或打胰岛素来纠正糖代谢,而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没管,所以糖尿病人即使严格按照医生讲的,老老实实降糖,而最终还会发生并发症,就是因为只给降血糖而没对三大代谢紊乱采取任何措施。表面上看似乎糖尿病得到了控制,事实上,患者病情还在不断恶化。

讲到这里,我想您也知道糖尿病应该怎样治了。“只有纠正肝的三大代谢,使之恢复正常,糖尿病才可以从根本上治愈。”要想纠正三大代谢紊乱,只有营养素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一方面,营养素会使受损的肝细胞通过自身修复能力而迅速恢复结构上的正常;另一方面,营养素使肝细胞内各种反应所需的酶和辅酶得到充足的供应,所以肝细胞的功能会迅速恢复。

糖尿病不是终身性疾病。而且理论上糖尿病的治愈率是百分之百。为什么是理论上而不是实际中呢?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不认为营养素会治愈他们的糖尿病,所以不能坚持服用。用营养素治疗糖尿病,不能治愈的只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用量不足,第二是时间不到。服用营养素后糖尿病改善的速度因人而异,有的三个月之内就可恢复正常,一位70岁的老太太,使用营养素治疗糖尿病,三个月的时间,血糖从14.24降到6.5。目前经笔者指导,起效最快的是一位60多岁的陈姓阿姨,在我遇到她时,她每天要用42个单位的胰岛素,使用营养素一周的时间,胰岛素的用量从42个单位不得不减到22个单位,否则就低血糖了。而另一些人可能要用上一个月、两三月,血糖就会恢复正常了,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肝脏的受损程度不同,因此修复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只要坚持使用营养素,糖尿病一定可以治愈。

即使血糖不能在短期内恢复至正常水平,用营养素有没有意义呢?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营养素可以%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这一点从前面讲到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部分大家就可以理解了。所谓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等。实质上是相同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就是全身的血管病。营养素可以轻松治愈这些血管病。

霍大哥是药品销售商,40多岁,有很严重的十几年的糖尿病史,已经开始出现并发症,他的双下肢不断地疼痛,这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炎,因为有多年的药品销售经历,所以他很清楚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后果,所以每天心情很郁闷,您也可以想象得出来,知道自己的病很严重,会危及生命,而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跟每天等死没什么区别,心情怎么能好呢?生活没有希望,使得做一切事情都变成徒劳。经过我们运用营养医学的知识指导他使用营养素,他双下肢的疼痛在两周之内就消失了。每当我看到我身边的许多糖尿病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下病情有所缓解,大部分得到治愈,我越发认为营养医学是营养学和医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而今天的医学对糖尿病人首先进行的操作就是限制饮食,糖尿病人不是因为一次两次吃得多就得了糖尿病,而是因为长期营养不均衡导致患者肝脏的慢性损伤。限制饮食不但不会使这种营养不均衡得到改善,甚至会进一步恶化。换句话说,大多数糖尿病人都是“饿”死的,因为本来需要大量营养素来修复肝和其它地方的损伤,但此时饮食受到限制,导致患者体内的营养素进一步缺乏。

每个人都应健康,每个人都能健康!脊祥堂膳食餐包营养素提醒:幸福的人生从拥有健康的细胞开始,健康的细胞从人体必需的原料营养素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72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