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自己血糖高、得了糖尿病,知道「终身治疗」的麻烦,忍受过糖尿病并发症的痛苦,就不愿意下一代吃自己吃过的苦。

那么,糖尿病会遗传吗?有没有什么预防的方法?

一个坏消息:糖尿病可能遗传

我们开门见山地说,糖尿病是可能遗传的。

糖尿病很复杂,致病因素也很多,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还没有研究得十分透彻。但是,「糖尿病有遗传倾向」是各国医学专家已经达成共识的。

有些研究发现:

1型糖尿病

如果某人的直系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患有1型糖尿病,那么这个人一生中患上1型糖尿病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如果这个人的母亲是1型糖尿病,这个概率大约是3%。

如果他的父亲是1型糖尿病,相应的概率约为5%;

如果他的亲兄弟姐妹有1型糖尿病,他自己得病的概率约为8%。

相比而言,普通人一生中患上1型糖尿病的概率还不到万分之一。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里,常常也有「同病相怜」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直系亲属也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得了2型糖尿病,其中遗传因素的作用占了一半以上。

一个好消息:糖尿病可预防

虽然糖尿病有遗传的可能性,但并不是说,自己有糖尿病,家人就一定会得糖尿病。别忘了,还有许多非遗传因素,是和糖尿病相关的。

这些非遗传因素包括:

1型糖尿病

病毒感染:目前已已经发现一些病毒的感染可能破坏胰岛??细胞,如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

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对胰岛??细胞有毒性作用,如某些老鼠药、四氧嘧啶等。

2型糖尿病

糖调节能力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这两种情况发展成糖尿病的危险性很高,常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有时又被更加形象地称为「糖尿病预备军」。

多囊卵巢综合征;

超重、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

体力活动过少;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调控能力将会下降。

这些可能致病的因素中,大部分是可以人为改变的,改变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糖尿病。

应对糖尿病,「防」字最重要

自己得了糖尿病,如何保护自己家人?自己亲人得了糖尿病,怎样避免自己也得病?

1.健康饮食

预防糖尿病,也要管住嘴。

糖尿病饮食,可以算最健康的饮食方式了,大家可以参照糖尿病饮食来制定自己的饮食。虽然不需要像糖尿病人一样,控制得那么严格,但是,根据个体情况,控制总能量,均衡营养的这个原则不会变。

2.增加体力活动

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也很重要,每天坚持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5次以上。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穿插一些肌肉的训练,可以帮助增进血糖的调节能力。

3.控制体重和腰围

过胖、特别是腰腹肥胖,是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一大危险因素。大家要注意吃动平衡,把体重和腰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4.定期检查

每半年到一年,需要定期体检,体检时需要检查空腹的静脉血糖,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情况,早发现,早治疗,有些糖尿病前期的情况,如果处理得当,是可能逆转的。

专家介绍

  医院老年医学科专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常见病,如老年脑梗塞,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前列腺肥大等;同时擅长纯中药治疗头晕,耳鸣,周身疼痛,失眠,尿频,便秘等。

  常年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带教工作;已发表及署名发表科研论文20篇,曾两次荣获市级科研成果奖励。编写专业书籍5本。

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

如您身体有任何不适,可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咨询

↓↓↓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瀹跺尰闄究瀹?
瀹佸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6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