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米粟
五味之中,甜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你绝对不会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买一瓶啤酒。但是,你会犹豫给他买一瓶碳酸饮料吗?美国加州大学儿童内分泌学家罗伯特·卢斯蒂格博士的答案是:它们的危害其实是一样的。
作为人体重要营养源之一的糖,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
世卫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添加糖”(游离糖,不包括食物本身含有的糖)的摄入量最多占膳食总能量的5%,以成年男性每天从饮食中摄入大卡能量来计,每天吃的“添加糖”不应超过25克。然而,一瓶可乐的含糖量就有35克;一杯正常甜度的奶茶含糖量近60克;一瓶乳酸菌饮料的含糖量甚至能到66克,随便吃点喝点,糖的摄入量就可能超标。
▲可乐配料表
我们的食品中为什么会被加入这么多的糖呢?糖从何而来,为什么现在又流行“断糖”?我们到底该如何吃糖?
“装满蜂蜜的芦苇”
别看现代人总爱把“断糖”挂在嘴边,在更为漫长而苦涩的人类记忆里,糖就像是希腊神话中引发特洛伊战争的海伦。对于糖的追逐和争夺,贯穿着整个古代史。
大约年前,甘蔗种植就出现在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岛,并从那里传播到东南亚和印度。自汉代起,西域商人就用印度的沙糖和石蜜,在中国换取丝绸等贸易品。此后数百年,制糖工艺在亚洲的很多国家得到发展。
然而,欧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年,欧洲发动十字军东征。到达中东后,他们发现了“装满蜂蜜的叫Zucar的芦苇”。那里的贵族、牧师和士兵都愿意饮用Zucar的汁液,“它能报偿他们的辛苦磨难……他们不会厌倦这种甜味。”这种“芦苇”就是甘蔗。
在与伊斯兰世界的多次战争及交流中,欧洲人学会了甘蔗种植和蔗糖提炼技术,他们一方面从伊斯兰世界进口蔗糖成品,同时也在自己的占领区种植和生产。到了13世纪,蔗糖一度受到皇室和权贵的疯狂追捧,欧洲基本在蔗糖的美味面前宣布“无条件投降”。
然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适合种植甘蔗的地区非常有限。就如同东方的丝绸和茶叶一样,蔗糖在欧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奇货可居的奢侈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非常喜爱吃蜜饯,由于摄入过多的糖,导致她的牙齿变黑,然而也因此,英国的贵族女性还曾一度以黑牙为美。
▲电影《伊丽莎白》剧照
物以稀为贵。直到16世纪,普通的欧洲人一年的糖消耗量还不到克。巨大的利润空间驱使着探险家寻找更为适合的种植地域,甘蔗也遇上了它的首位全球代言人——哥伦布。
甘蔗的首位“全球代言人”:哥伦布
15世纪的葡萄牙在欧洲并不富裕,糖即便对葡萄牙王室来讲,也不易多得。但是,葡萄牙王子唐·恩里克相信,出海向南,一定能撇开阿拉伯,找到去往印度和中国的航线,购买丝绸、茶叶和糖,这是葡萄牙能够迅速翻盘的机会。
恩里克王子的运气不错。年,这支仅有一艘横帆船的探险队,首次远航就发现了非洲西海岸外的马德拉群岛。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湿热,原来不需要远赴印度,马德拉就非常适合种植甘蔗。此后,马德拉不仅迎来了属于葡萄牙的甘蔗种植园,还迎来了大批非洲来的奴隶。
一次远航为葡萄牙人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引起了隔壁西班牙的注意。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决心派遣哥伦布,去寻找《马可·波罗游记》中神秘的东方古国。年8月,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明朝皇帝的国书,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驶出大西洋,向西驶去。
结果,哥伦布找到了美洲大陆。
同年10月,哥伦布抵达美洲加勒比海,虽然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误打误撞地找到了“新世界”,但却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甘蔗,而且这里没有葡萄牙人。第二年,哥伦布带着甘蔗幼苗重返加勒比海,甘蔗从此在美洲开枝散叶。
不过甘蔗种植、制糖,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欧洲的奴隶贩子装载着食盐、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从本国出发,去非洲换成奴隶,再运往美洲,在那里换成糖等种植园产品后返回欧洲。由白糖、棉花和黑奴支撑的黑三角贸易由此产生,并持续了近年之久。
▲三角贸易示意图
直到19世纪,由于美洲蔗糖产量过剩,以及甜菜糖作为商业糖的冲击,蔗糖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在大产量、低成本的加持下,糖渐渐走进了现代食品加工业。
第一份含糖早餐问世
美国人约翰·哈维·凯洛格经营着一家康复疗养院。年以来,他对疗养院的饮食有严格的要求。凯洛格认为,正是由于盐和糖的过度消费,才导致人们各种疾病的出现。因此疗养院提供的任何食物都不含糖,仅有少量盐分。他所推行的革命性饮食,只含有全谷类食品以及少量的肉类。
年的一天,他在妻子的帮助下,将剩余的麦糊放入机器中挤压成一张薄面饼,放入烤箱烘焙之后,谷物薄片就诞生了。凯洛格将这种“0添加”的谷物薄片给疗养院的客人们品尝,并得到了他们的广泛好评。在其擅长经营的弟弟威尔的帮助下,年,他们卖出了约5.1万千克的产品。不仅在疗养院,凯洛格的纯谷物薄片迅速成为了当地的“网红”产品。
谷物薄片的成功诱使威尔开始研究玉米片的制作,并将其命名为萨尼塔烘焙玉米片。但好景不长,两兄弟就出现了极大的分歧。
在《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书中,普利策奖得主迈克尔·莫斯写道,年,约翰·哈维去欧洲旅行。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内,威尔自作主张在玉米片里添加了一些糖,并受到了疗养院客人们的欢迎。哈维回来后怒不可遏,无法接受弟弟的这一行为,威尔遂决定离开哥哥单干。几个月后,威尔开始每天生产近盒“家乐氏烤玉米片”。两兄弟为此还对簿公堂,但威尔最终胜诉了。年12月11日,威尔将自己的公司注册名为:家乐氏食品公司。
就这样,含糖早餐诞生了,而且还颇受欢迎。不久后,作为常见添加剂,糖开始逐渐进入到各种食品配料表中。
威尔违背了凯洛格对饮食结构的初衷,导致兄弟俩一拍两散。那么,糖的加入真的让人谈虎色变吗?
▲图/图虫创意
糖究竟是什么
糖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它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和多糖(纤维素、植物淀粉和动物糖原)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
果糖的甜度最高,其甜度是蔗糖的1.7倍。“果糖并不像葡萄糖那样容易被血液吸收,进而升高血糖。”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曹雪霞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果糖进入体内是不进入血液的,因此不会升高血糖,但摄入过量会被当作毒素给肝脏增加负担,不仅伤害免疫系统,还会增加罹患脂肪肝、肥胖等疾病的风险。”
在加工食品中,还有一种“糖”很常见,那就是高果糖玉米糖浆。它是以玉米淀粉水解和异构化制成的淀粉糖晶。由于其性质稳定,甜度合理,成本低廉,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各类需要添加糖分或者甜味的饮料和食物中。由于其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因此也被称作“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的甜度主要依靠果糖实现,果糖含量越高,糖浆就越甜。工业化制作的果葡糖浆,其果糖含量最高可达90%。它口感清甜,冰镇之后更爽口,所以在很多甜味饮料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很多咖啡店或奶茶店也用它来配制饮品。一瓶毫升的甜味饮料就有50克左右的添加糖(蔗糖或果葡糖浆)。仅按一半果糖来算,就有约25克的果糖。所以,喝甜饮料必然会让身体得到过多的糖。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收获一颗脂肪肝和一个大肚子。
既然糖对人体不可或缺又容易过量,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摄入糖呢?
▲图/视觉中国找到自己的“度”
“我也知道外卖和零食不健康,但是工作摆在那,根本没时间做饭,就想凑合一口省事儿,何况外卖和‘快乐水’肯定比我自己做的好吃。”还不到30岁的小林,身高cm的他,BMI(身体质量指数)竟达33.1,已到肥胖的范围。他说:“前段时间体检还查出来空腹血糖6.8,医生建议我要控制血糖,每天锻炼,但真的好难。”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显示,目前我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比例为50.7%,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很多患者还往往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曹雪霞认为,这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高糖、高热量的饮食,在现在很多人的饮食结构里占很大的一部分。如果再没有足够的运动量,摄入过多,代谢不完,就容易罹患这类疾病。”她建议,还是应该合理膳食,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度’。
“我现在每天骑行15公里去单位上班,没办法,必须减肥。”小林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如今在每天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尽量运动减肥,“‘快乐水’也戒掉,健康饮食才能获取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美]迈克尔·莫斯著,张佳安译,中信出版集团,.11;
2.《食品演化史:肉类、蔬菜与快餐》,[美]马克·比特曼著,林庆新译,中译出版社,.7;
3.《糖:苦涩的真相》,[美]罗伯特·卢斯蒂格,.7。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73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