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组织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专家针对孕产妇健康特点和就医需求,给疫情防控期间广大的孕产妇提出以下建议:
产前检查关键时间节点
孕期常规的产检共7-11次,孕产妇产前检查因人而异,可根据孕周、产检内容、妊娠风险评估分级以及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综合判断是否可以推迟产检。
妊娠风险评估为“绿色”“黄色”的孕产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孕周合理安排产检,如无特殊情况可适当延后产检时间,自行在家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但是在几个关键检查点,孕产妇还是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检查。
妊娠风险评估为“橙色”“红色”“紫色”的,所有产前检查务必按时产检,并做好防护。以下为需要就医的关键节点:
(一)孕早期(6-13+6周)
1.既往月经规律,明确停经超过6周,如有腹痛或有阴道医院检查。
2.宫内孕11-13+6周行“胎儿颈项透明层”(NT)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孕中期(14-27+6周)
1.宫内孕15-20+6周行妊娠中期非整倍体母体血清学筛查(唐筛)。有高风险因素者,比如预产期年龄达到或超过35岁、血清学筛查异常、孕期影像学检查提示胎儿发育异常或可疑结构畸形、夫妇一方患有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家族遗传病史、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患儿、其他专科医生认定应当进行产前诊断的人群建议宫内孕18-24周行产前诊断。
2.宫内孕18-24周行胎儿系统B型超声筛查(大排畸),筛查胎儿外观发育较大的畸形。
3.宫内孕24-28周行75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俗称“糖筛”,初步排查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GTT检查时,应于清晨9点前抽取空腹血,时间较晚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准备进行OGTT检查前禁食8-10小时,检查前连续3天正常饮食,即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g,OGTT检查前一晚应避免空腹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清晨反应性高血糖,从而影响诊断。
(三)孕晚期(孕28周及以后)
1.应密切观察胎动变化,胎动异常立即就诊。
2.宫内孕28-32周行孕晚期超声检查进一步排除胎儿畸形。
3.宫内孕32周之后,一般2周一次行电子胎心监护(NST),通过电子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状态,发现胎儿宫内窘迫,以便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4.宫内孕37周后每周检查一次。满37周则需要评估胎儿宫内情况、商讨分娩方式,建议孕37周之后最好不要推迟产检时间。
5.临近预产期的孕产妇,如出现阴道见红、有规律宫缩或者胎膜早破(大量阴道流液),应尽快就医。
(四)产褥期(产后42天内)
如出现发热、明显的下腹痛或乳房疼痛、阴道流血增多等及时就诊。
孕妇在家自我监测提示
1.规律作息时间,注意每日监测体温、有无新型冠状病毒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每周测量体重,孕妇体重增长过多增加了大于胎龄儿、难产、产伤、妊娠期糖尿病等风险;孕妇体重增长不足与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因此要重视体重管理,按照孕前的BMI(体重kg/身高m2)管理体重:
(1)BMI<18.5,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速度0.44-0.58kg/周;
(2)BMI在18.5-24.9,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速度0.35-0.50kg/周;
(3)BMI在25.0-29.9,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速度0.23-0.33kg/周;
(4)BMI≥30,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速度0.17-0.27kg/周。
3.规律运动:所有无妊娠期运动禁忌证的孕妇均建议在妊娠期进行规律的运动,即每周进行5天、每次持续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根据个人喜好可选择一般的家务劳动、散步、慢步跳舞、步行上班、孕妇体操、游泳、骑车等形式。有妊娠期运动禁忌证的孕妇除日常活动外,不建议进行规律运动。妊娠期运动禁忌证包括严重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未控制的高血压、宫颈机能不全、持续阴道出血、先兆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多胎妊娠(三胎及以上)等。
4.胎动监测:一般妊娠20周开始自觉胎动,胎动夜间或下午较为活跃。妊娠28周以后,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有胎儿缺氧的可能。
数胎动注意事项:计数胎动时,最好左侧卧或自觉舒适的体位;环境安静,心情放松;胎儿连续动算1次,中间间隔5分钟以上再算一次;如果胎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明显减少或消失,医院就诊。
5.监测血压和血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应该及时监测血压,如血压≥/90mmHg,或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憋气、下肢浮肿等,医院就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按照糖尿病饮食食谱进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7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