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杨蔚然通讯员戴婧
我去年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随后一直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格列苯脲)。近3个月来,我的空腹血糖均浮动在10-12mmol/L左右(正常值应小于6.1mmol/L),是不是服用的药物失效了?或者产生耐药性了?——读者雨花区谭先生
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黄德斌回复:
磺脲类降糖药,因其降糖作用较强且价格较实惠等特点,是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
其药物失效,是指经过充足的剂量和疗程治疗后,患者血糖不能达到满意控制的状态。对服用磺脲类药物一段时间后(常常是1年),降糖效果逐渐减弱,甚至使用最大允许口服剂量,连续3个月空腹血糖仍然大于10mmol/L的现象,称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而原发性失效,则是指患者以前从未使用过磺脲类降糖药物,但是应用足量的磺脲类降糖药物1个月后,仍然未见显著的降糖效果。
很多时候,并非是磺脲类药物真正失效,可能与患者未能坚持饮食及运动治疗方案、合并感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或并发症加重等因素有关。比如糖尿病患者发生继发性失效时,大多与胰岛β细胞受损加重,使用磺脲类促分泌剂后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除磺脲类药物外,其他一些需要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也会发生继发性失效。
因此,磺脲类药物失效时,首先要明确原因,以确定是否真的是药物失效。
如果有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倾向,医院咨询内分泌专科医生,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措施,比如改用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其他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方式,患者切不可自行调药。
健康吧主:杨蔚然
如果您喜欢今日内容,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亲朋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头部白癜风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5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