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一:甲亢----掌握内容

  本病与中医学的“瘿气”相似。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本病主要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精神刺激、感染等应激因素而诱发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二)病理   甲状腺呈不同程度弥漫性肿大。滤泡上皮细胞增生,呈柱状,泡壁增生皱折呈乳头状突入滤泡腔内,滤泡腔内胶质减少。滤泡间组织中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甚至出现淋巴组织生发中心。胫前黏液性水肿,局部可见透明质酸沉积,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   二、临床表现1.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湿润,平时常有低热,危象时可有高热等。2.甲状腺肿甲状腺一般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可有震颤并伴有血管杂音。3.眼征   (1)非浸润性突眼:眼裂增宽,瞬目减少,凝视;上眼睑挛缩。   (2)浸润性突眼:较严重.4.精神神经系统神经过敏,兴奋,易激动,烦躁多虑,失眠紧张,多言多动,思想不集中,有时有幻觉,舌、手有细震颤。5.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也可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等。心音常增强,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可闻及收缩期杂音。6.消化系统食欲亢进,易饥,多食,消瘦。7.其他肌肉软弱无力或伴有周期性麻痹;女性患者常见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男性患者则常出现阳痿等。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测定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氮酸(FT3)均高于正常。2.血清TSH测定是反映甲状腺功能最有价值的指标,甲亢患者可降低。3.甲状腺摄Ⅰ率测定正常值为3小时为5%~25%,24小时为20%~45%,高峰在24小时出现。甲亢时甲状腺摄Ⅰ率增高,且高峰前移。4.T3抑制试验当测甲状腺Ⅰ摄取率增高,但仍不能诊断为甲亢或单纯甲状腺肿时,可做此试验。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静脉注射TRHμg后,若无反应,TSH不增高,则支持甲亢诊断。6.甲状腺抗体检查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血TSAb阳性检出率可达80%~%,有早期诊断意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1.诊断要点   有怕热、多汗、易激动、易饥多食、消瘦、手颤、腹泻、心动过速及眼征、甲状腺肿大等。   在甲状腺部位听到血管杂音和触到震颤,则更具有诊断意义。   在确诊甲亢的基础上,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甲亢,结合患者眼征、弥漫性甲状腺肿、TSAb阳性,即可诊断为甲亢。2.特殊类型   (1)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原有的甲亢症状加重。   包括高热、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出现虚脱、休克、嗜睡、谵妄、昏迷,部分患者有心力衰竭、肺水肿等。   (2)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而其他甲亢症状并不典型,多发生在老年患者。   (3)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为明显消瘦、心悸、乏力、头晕、昏厥、神经质或神志淡漠、腹泻、厌食,可伴有心房颤动、震颤等体征,可无甲状腺肿大。   (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型和甲状腺素(T4)型甲状腺毒症   (6)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妊娠期由于TBG增高导致TT4、TT3增高,故妊娠期甲亢的诊断必须依赖FT4、FT3、TSH测定。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神经官能症、结核病等鉴别。   五、西医治疗1.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目前抗甲状腺药物分为硫脲类和咪唑类,药物有丙硫氧嘧啶(PTU)、甲硫氧嘧啶(MTU)、甲巯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其作用机理主要为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适应证:①病情轻,甲状腺轻度或中度肿大的患者;②年龄20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孕妇、年老体弱或其他方面严重疾病不适宜手术者;③手术后复发且不适宜放射碘治疗者;④手术前准备;⑤用作放射碘治疗术后的辅助治疗。2.放射性Ⅰ治疗适应于年龄在25岁以上,中度甲亢,经ATD治疗无效或对ATD过敏(T),不宜手术或不愿手术者。(术后复发者)3.手术治疗严格掌握适应证。4.甲状腺危象的治疗首先针对诱因治疗,如控制感染等。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常首选PTUmg口服,以后每6小时给予mg,待症状缓解后逐步减至一般治疗量;还可联合使用碘剂、心得安、氢化可的松等。5.其他治疗   六、中医辨证论治   (一)中医病因病机1.情志失调由于长期忧思恼怒,致使肝郁气滞,疏泄失常,则津液失于输布而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于颈前而形成瘿气,其消长常与情志变化有关。2.体质因素妇女由于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密切相关,如遇有情志不畅等因素,常可致气滞痰结,肝郁化火,故女性易患本病。   总之,内因是体质因素,情志失调则是瘿气发病的主要诱因。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气郁化火,耗气伤阴。   (二)分证论治:(二气二旺)1.气滞痰凝证   证候:颈前肿胀,烦躁易怒,胸闷,两胁胀满,善太息,失眠,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2.肝火旺盛证   证候:颈前肿胀,眼突,烦躁易怒,手指颤抖,多汗,面红目赤,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   证候:颈前肿大,眼突,心悸汗多,手颤,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消瘿散结。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4.气阴两虚证   证候:颈前肿大,眼突,心悸失眠,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汗多,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纳差,大便溏薄,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消瘿散结。   方药:生脉散加味。   A1型题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气阴两虚证的治法是A.疏肝理气,化痰软坚B.清肝泻火,消瘿散结C.滋阴清热,软坚散结D.益气养阴,消瘿散结E.清肝泻火,化痰散结

『正确答案』D

细目二:糖尿病----掌握内容

  本病与中医学“消渴”相类似。   一、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是复合病因所致的综合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胰岛素拮抗激素等有关。1.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主要是病毒感染、化学物质作用于易感人群,导致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和凋亡。2.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基础,并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老龄化、不合理饮食及热量摄入、体力活动不足、肥胖以及现代社会不合理生活方式等。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性缺乏有关。   二、临床表现1.无症状期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2.症状期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进食多、饮水多、尿多而体重减少。3.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低血糖反应及昏迷、感染等。   (2)慢性并发症①大血管病变:主要为糖尿病性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②微血管病变:主要为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并发糖肾病,主要特点是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③神经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动眼神经、展神经麻痹及自主神经病变等;④糖尿病足。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2.血葡萄糖(血糖)测定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者,须进行OGTT。4.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前者能较稳定反映采血前2~3个月内平均血糖控制水平,后者可反映病人近2~3周内血糖总的水平,为糖尿病病情监测的指标。5.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主要用于了解胰岛B细胞功能,协助判断糖尿病分型和指导治疗。胰岛素正常值:5~20mU/L。6.胰岛自身抗体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或)胰岛细胞抗体(ICA)的检测阳性,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有意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1.诊断依据典型症状。   随机血糖≥11.1mmol/L(mg/dl);   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mg/dl);   或0GTT中2小时PG≥11.1mmol/L(mg/dl)。   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2.分型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及妊娠期糖尿病。   (二)鉴别诊断1.其他原因所致的尿糖阳性如肾性糖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胃空肠吻合术后、弥漫性肝病等。2.药物对糖耐量的影响噻嗪类利尿药、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引起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尿糖阳性。3.继发性糖尿病胰腺炎、胰腺癌、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可分别引起继发性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五、西医治疗   (一)饮食治疗1.成人需要热量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kJ,轻体力劳动.5~kJ,中度体力劳动~kJ,重体力劳动kJ以上。2.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其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15%,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成人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0.8~1.2g。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   (二)口服药治疗1.磺脲类(SUs)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用于2型糖尿病经饮食及运动治疗后病情控制不理想者。于餐前30分钟口服,现多用第二代SUs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2.双胍类适于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及运动治疗未能控制者,尤其是肥胖或超重患者为首选药,多用二甲双胍。3.α葡萄精苷酶抑制剂(AGI)适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高者。可与SUs、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使用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者有拜糖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4.噻唑烷二酮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三)胰岛素治疗1.适应证1型糖尿病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   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2.使用方法1型糖尿病所需胰岛素剂量平均为35~40U/日,初剂量可按20~25U/日给予,治疗2~3日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再作调整。一般每3~5日调整1次,每次增减2~4U,直至达到血糖控制目标。2型糖尿病患者,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起始剂量为20U,老年或虚弱的病人减至10~15U。根据尿糖和血糖测定结果,每隔数天需调整胰岛素剂量,每次增减以2U为宜。   (四)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   多用于1型糖尿病。   (五)并发症的治疗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①补液: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液速度宜先快后慢,最初2小时内输入0~0ml,以后酌情调整补液量及速度;②应用胰岛素:每小时输注胰岛素0.1U/kg,使血中胰岛素浓度恒定在~μU/ml;③当C02结合力降至4.5~6.7mmol/L时,应予纠酸;④补钾;⑤处理诱因和并发症。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①补液;②小剂量胰岛素疗法;③补钾;④积极治疗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   此外,对低血糖反应及昏迷、糖尿病肾病均应积极治疗。   六、预防:   一级预防:避免糖尿病发病。   二级预防: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   三级预防:延缓和防治并发症。   提倡不吸烟、少饮酒、少吃盐,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   七、中医辨证论治   (一)中医病因病机1.禀赋不足若禀赋不足,阴精亏虚,五脏失养,复因调摄失宜,终至精亏液竭而发病。2.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或醇酒厚味,酿成内热,热甚阴伤,发为消渴。3.情志失调长期精神紧张,五志过极,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灼肺阴,中伤胃液,下竭肾精发病。4.劳欲过度素体阴虚之人,复因房事不节,恣情纵欲,损耗肾精,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发为消渴。   消渴的基本病机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又互为因果。病变的脏腑在肺、胃、肾,而以肾为关键。病情迁延日久,可并发白内障、雀盲、耳聋、疮疖、痈疽,等。   (二)分期论治1.无症状期   证候:一般没有突出的临床症状,食欲旺盛,而耐劳程度减退,化验检查一般血糖偏高,但常无尿糖。应激情况下血糖可明显升高,出现尿糖。   治法:滋养肾阴。   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减。2.症状期   (1)阴虚燥热期①上消(肺热津伤证)   证候: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减。②中消(胃热炽盛证)   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多尿,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加减。③下消(肾阴亏虚证)   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证   证候: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3)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则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瘘,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摄。   方药:肾气丸加减。   (4)痰瘀互结证   证候:“三多”症状不明显,形体肥胖,胸脘腹胀,肌肉酸胀,四肢沉重或刺痛,舌暗或有瘀斑,苔厚腻,脉滑。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   方药: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5)脉络瘀阻证   证候:面色晦暗,消瘦乏力,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夜间加重,唇紫,舌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怒张,脉弦或沉涩。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3.并发症   (1)疮痈治以清热解毒,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六一散加减治疗。   (2)白内障、雀目、耳聋治以滋补肝肾,益精养血,用杞菊地黄丸、羊肝丸、磁朱丸加减治疗。   八、预防   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参加适当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合理安排饮食,生活起居有规律,戒烟酒,预防各种感染。已病者定期复查血糖,避免不良刺激。   A1型题1.金匮肾气丸适用于糖尿病的哪种证型A.阴虚阳盛B.气阴两虚C.阴阳两虚D.阴阳欲绝E.气滞血瘀

『正确答案』C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是A.呼吸浅慢,不规则B.呼吸困难伴紫绀C.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D.呼吸浅快,呼气有大蒜味E.潮式呼吸

『正确答案』C

3.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严重副作用是A.低血糖反应B.局部脂肪萎缩C.视力改变D.轻度水肿E.骨质疏松

『正确答案』A

4.患者,女,24岁。口干渴,消瘦2年,用胰岛素治疗好转。因故停药3天,出现恶心呕吐,神志不清。急查:尿糖(+++),血糖28mmol/L(ms/dI),血液酸碱度7.20,脱水貌。治疗应首选A.补液,电解质,清开灵注射液B.补液,电解质,安宫牛黄丸C.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胰岛素D.补碱,补液和电解质E.中枢兴奋剂,足量胰岛素

『正确答案』C

B1型题A.视网膜病变B.心脑血管病变C.神经病变D.酮症酸中毒E.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5.2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并发

『正确答案』B

6.1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并发

『正确答案』E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5492.html